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外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提出了“社会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之一” | 第14页 |
·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参与的“实践路径” | 第14-15页 |
第2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社会团体概述 | 第15-25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第15-19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特征及价值 | 第15-17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 | 第17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第17-19页 |
·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 第19-20页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 第19页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 | 第19-20页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20页 |
·社会团体概述 | 第20-23页 |
·社会团体的内涵、特征和职能 | 第20-22页 |
·作为官办社会团体的民间文艺家协会 | 第22-23页 |
·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团体特性的根本要求 | 第23页 |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团体发挥社会功能的客观要求 | 第23-24页 |
·社会团体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要求 | 第24页 |
·社会团体参与是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 | 第24-25页 |
第3章 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5-32页 |
·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 第25-28页 |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工作机构初步建立 | 第25页 |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学术成就显著 | 第25-26页 |
·组织实施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成效显著 | 第26-27页 |
·积极倡导、宣传、动员全社会形成保护风气 | 第27-28页 |
·社会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保护主体地位不明确,没有真正纳入保护体系 | 第28页 |
·保护资金有限,开展工作困难 | 第28-29页 |
·保护观念不清,理论建设脱离保护实践 | 第29页 |
·动员和联系各方面力量不够强大 | 第29页 |
·社会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2页 |
·社会团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法律上缺少支撑 | 第29-30页 |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未能赋予社会团体相应职能 | 第30页 |
·非物质遗产保护财政政策出现偏差,对社会团体支持不够 | 第30页 |
·社会团体组织结构松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力不足 | 第30-32页 |
第4章 社会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及对策分析 | 第32-39页 |
·社会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联络协调作用 | 第32页 |
·弥补优化作用 | 第32-33页 |
·智力支持作用 | 第33页 |
·动员整合作用 | 第33页 |
·监督评价作用 | 第33-34页 |
·社会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坚持的原则 | 第34-35页 |
·以人为本、特事特办原则 | 第34页 |
·整体性活态保护原则 | 第34页 |
·自上而上、民间事民间办原则 | 第34-35页 |
·主体创新原则 | 第35页 |
·全面发挥社会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的对策分析 | 第35-39页 |
·加强完善相关法律,依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35-36页 |
·发挥专家体制作用,促进科学管理机制建设 | 第36页 |
·分担政府职能,探索公众参与机制建设 | 第36页 |
·发挥宣传引导优势,促进全民保护共识形成 | 第36-37页 |
·多渠道筹措资金,弥补保护资金不足 | 第37页 |
·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 | 第37-38页 |
·扩大对外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 第38-3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