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7-3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7-20页 |
·选题的理论背景 | 第18-19页 |
·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9-20页 |
·三个基本问题的提出 | 第20-23页 |
·中国公共服务支出规模如何合理增长 | 第21-22页 |
·中国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如何有效提高 | 第22-23页 |
·中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如何实现均等化 | 第23页 |
·基本研究框架 | 第23-27页 |
·三阶段绩效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3-25页 |
·公共服务规模绩效评价及其优化路径 | 第25-26页 |
·公共服务效率绩效评价及其优化路径 | 第26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及其优化路径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理论意义 | 第27-29页 |
·现实意义 | 第29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1-46页 |
·均衡发展、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规模 | 第31-35页 |
·均衡发展与公共服务规模 | 第31-33页 |
·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规模 | 第33-35页 |
·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效率评价及其方法 | 第35-37页 |
·关于公共服务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7-38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现状与实现路径 | 第38-43页 |
·基本概念及内涵的梳理与界定 | 第38-41页 |
·现实中公共服务不平等问题讨论 | 第41-42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的讨论 | 第42-43页 |
·对现有文献的一点评价 | 第43-46页 |
·关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方法问题讨论还有待深入 | 第44页 |
·对于造成中国民生问题的体制性根源的认知还有待加深 | 第44页 |
·缺乏针对整个民生绩效框架的系统规范实证分析 | 第44-46页 |
第3章 公共服务规模绩效评价及其改善机制 | 第46-76页 |
·如何正确评价政府公共服务规模绩效? | 第47-52页 |
·什么是公共服务规模绩效? | 第47页 |
·公共服务规模绩效标准的界定 | 第47-49页 |
·公共服务规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49-52页 |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规模绩效的实证考察 | 第52-59页 |
·数据与经验分析 | 第52-55页 |
·中国公共服务规模绩效的实证评价 | 第55-58页 |
·总结与说明 | 第58-59页 |
·中国公共服务提供规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74页 |
·中国公共服务提供规模为何不足? | 第59-61页 |
·公共服务规模扩大的体制性障碍之一:中国式财政分权 | 第61-63页 |
·公共服务规模扩大的体制性障碍之二:政府职能异化 | 第63-65页 |
·公共服务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5-73页 |
·总结与政策涵义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公共服务效率绩效评价及其改善机制 | 第76-128页 |
·公共服务效率的经济学解释 | 第76-78页 |
·中国整体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横向国际比较 | 第78-92页 |
·国际公共服务效率的界定 | 第78页 |
·评价各国公共服务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 第78-80页 |
·变量定义和数据说明 | 第80-84页 |
·实证分析 | 第84-90页 |
·总结与几点说明 | 第90-92页 |
·中国整体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基于国家层面的纵向时间序列分析 | 第92-110页 |
·模型及检验方法 | 第93-96页 |
·变量及数据 | 第96-101页 |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 第101-102页 |
·纵向时间序列实证分析 | 第102-109页 |
·总结与几点说明 | 第109-110页 |
·中国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的证据 | 第110-126页 |
·中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效率情况评价(1978-2006) | 第111-116页 |
·影响中国公共服务效率的潜在因素分析 | 第116-120页 |
·公共服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Tobit面板模型的分析 | 第120-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5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及其改善机制 | 第128-164页 |
·为何要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28-131页 |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学动因 | 第129-130页 |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需求 | 第130-131页 |
·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基于地区差异的分析 | 第131-139页 |
·不平等的测度方法 | 第132-135页 |
·中国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察 | 第135-139页 |
·公共服务投入均等化是否意味着公共服务效果均等化? | 第139-144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140页 |
·协整检验 | 第140-143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43-144页 |
·总结和几点说明 | 第144页 |
·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基于城乡差异的分析 | 第144-153页 |
·中国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的原因与影响 | 第145-146页 |
·城市化进程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 | 第146-149页 |
·城市化进程对公共服务提供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49-152页 |
·总结与说明 | 第152-153页 |
·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153-162页 |
·影响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的潜在因素分析 | 第153-155页 |
·变量与数据 | 第155-159页 |
·模型与经验分析 | 第159-161页 |
·总结和几点说明 | 第161-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6章 综合评价、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64-180页 |
·中国公共服务绩效的综合评价(1978-2006) | 第164-170页 |
·三个层面绩效指标及得分情况总结 | 第164-166页 |
·综合绩效指标的构建 | 第166-168页 |
·公共服务综合绩效评价 | 第168-170页 |
·关于中国公共服务绩效问题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170-175页 |
·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存在体制冲突但并非不可调和 | 第171-172页 |
·政府能够通过自身的变革与调整实现公共服务绩效的显著改善 | 第172-173页 |
·民生改善进程会受制于发展阶段与客观环境的限制 | 第173-175页 |
·有利于民生改善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175-178页 |
·正确把握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的权衡关系 | 第175页 |
·合理调整财政分权体制的激励机制导向 | 第175-176页 |
·加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破除民生改善怪圈 | 第176-177页 |
·完善财税体制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水平 | 第177页 |
·重塑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打破人为制度鸿沟 | 第177页 |
·优化公共服务内部结构,强化低效领域的制度建设与政策扶持 | 第177-178页 |
·统筹公共服务各阶段绩效,增强政策改革的准度与力度 | 第178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178-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0页 |
后记 | 第190-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