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市场结构与买方抗衡势力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1 导论 | 第15-2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8页 |
·理论价值 | 第15-16页 |
·现实依据 | 第16-18页 |
·核心问题 | 第18-22页 |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 文献回顾 | 第25-35页 |
·买方抗衡势力假说的提出与早期争论 | 第25-26页 |
·博弈论视角的理论突破 | 第26-30页 |
·消费者价格 | 第26-29页 |
·投资和创新动力 | 第29-30页 |
·经验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最新突破 | 第30-31页 |
·反垄断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 | 第31-33页 |
·对中国反垄断政策的借鉴研究 | 第33-35页 |
3 买方抗衡势力理论研究Ⅰ:价格竞争模型 | 第35-50页 |
·双侧垄断模型 | 第35-38页 |
·假设 | 第35-36页 |
·纵向整合 | 第36页 |
·纵向分解 | 第36-38页 |
·单侧垄断模型 | 第38-40页 |
·假设 | 第38页 |
·纵向整合 | 第38-39页 |
·纵向分解 | 第39-40页 |
·动态优化模型 | 第40-42页 |
·结果讨论与政策涵义 | 第42-50页 |
·静态结果的符号分析 | 第42-43页 |
·静态结果的数值分析 | 第43-45页 |
·动态结果的数值分析 | 第45-50页 |
4 买方抗衡势力理论研究Ⅱ:服务差异化模型 | 第50-63页 |
·引言 | 第50页 |
·双侧竞争模型 | 第50-55页 |
·假设和博弈结构 | 第50-53页 |
·零售层面竞争 | 第53-54页 |
·纵向N人讨价还价 | 第54-55页 |
·单侧垄断模型 | 第55-57页 |
·假设和博弈结构 | 第55-56页 |
·零售层面竞争 | 第56-57页 |
·纵向双人讨价还价 | 第57页 |
·结果比较与讨论 | 第57-61页 |
·双侧竞争结果的数值分析 | 第57-60页 |
·单侧垄断结果的数值分析与比较 | 第60-61页 |
·兼并控制政策涵义 | 第61-63页 |
5 中国零售业买方抗衡势力的经验研究 | 第63-83页 |
·产业概况 | 第63-66页 |
·外资进入与零售业竞争 | 第66-71页 |
·零售业的买方抗衡势力 | 第71-75页 |
·买方集中度指标 | 第71-73页 |
·买方抗衡势力指标构造 | 第73-75页 |
·买方抗衡势力对食品零售价格的影响 | 第75-83页 |
·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 | 第75-77页 |
·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 第77-79页 |
·模型分析 | 第79-83页 |
6 买方抗衡势力的反垄断法分析 | 第83-122页 |
·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 | 第83-96页 |
·买方集中控制政策 | 第96-101页 |
·零售商横向集中现状与趋势 | 第96-98页 |
·零售业集中的反垄断政策选择 | 第98-101页 |
·买方纵向限制 | 第101-111页 |
·零供冲突 | 第101页 |
·纵向限制界定及其分类 | 第101-105页 |
·经济理论的政策涵义 | 第105-107页 |
·买方纵向限制的经济分析框架 | 第107-111页 |
·通道费 | 第111-122页 |
·零售业的通道费之争 | 第111-113页 |
·经济理论的政策涵义 | 第113-116页 |
·针对主导零售商通道费行为的分析框架 | 第116-12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2-124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24-12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6-129页 |
附录 | 第129-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后记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