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域间路由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4-20页 |
·BGP 安全问题的由来 | 第14-17页 |
·BGP 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BGP 安全问题的困境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6页 |
·BGP 安全监测的意义 | 第20-22页 |
·BGP 安全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2-24页 |
·BGP 安全监测所面临的挑战 | 第24-26页 |
·本文工作 | 第26-28页 |
·论文结构 | 第28-30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 | 第30-49页 |
·BGP 路由安全研究 | 第30-38页 |
·安全威胁 | 第30-32页 |
·安全需求 | 第32-33页 |
·前缀劫持 | 第33-38页 |
·BGP 路由验证技术 | 第38-44页 |
·基于加密的路由验证 | 第39-40页 |
·基于非加密的路由验证 | 第40-43页 |
·比较 | 第43-44页 |
·BGP 劫持检测技术 | 第44-48页 |
·基于控制平面的劫持检测 | 第44-46页 |
·基于数据平面的劫持检测 | 第46-47页 |
·比较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基于前缀策略的BGP 路由验证 | 第49-63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基本思想 | 第50-53页 |
·前缀策略 | 第50-51页 |
·可宣告前缀集 | 第51-52页 |
·路由验证器 | 第52-53页 |
·机制设计 | 第53-58页 |
·前缀策略描述 | 第53-55页 |
·前缀策略分发 | 第55-56页 |
·有效性措施 | 第56-58页 |
·实验与评估 | 第58-60页 |
·相关讨论 | 第60-61页 |
·防范非法抢占注册 | 第60页 |
·保护未分配IP 地址空间 | 第60-61页 |
·惩罚反复请求冲突裁决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基于协作监测的前缀劫持检测 | 第63-83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基本思想 | 第64-68页 |
·宣告方验证前缀 | 第64-66页 |
·协作监测前缀 | 第66-67页 |
·前缀劫持检测 | 第67-68页 |
·机制设计 | 第68-78页 |
·关键前缀 | 第71-72页 |
·实体认证 | 第72-73页 |
·消息定义 | 第73-74页 |
·消息传递 | 第74-76页 |
·成员管理 | 第76-77页 |
·拓扑维护 | 第77-78页 |
·消息抑制 | 第78页 |
·实验与评估 | 第78-80页 |
·相关讨论 | 第80-81页 |
·PKI 结构的实用性 | 第80-81页 |
·参与者的恶意攻击 | 第81页 |
·搭便车的影响 | 第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互联网域间路由安全态势评估 | 第83-97页 |
·引言 | 第83页 |
·基本思想 | 第83-85页 |
·评估方法 | 第85-90页 |
·路由状态树 | 第85-86页 |
·评估算法 | 第86-88页 |
·相关参数 | 第88-90页 |
·实验与评估 | 第90-95页 |
·数据来源 | 第90-91页 |
·实体权重 | 第91-92页 |
·评估结果 | 第92-94页 |
·效果对比 | 第94-95页 |
·相关讨论 | 第95-96页 |
·评估方法的性能 | 第95页 |
·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BGP 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7-105页 |
·系统需求 | 第97-98页 |
·系统设计 | 第98-100页 |
·系统模块结构 | 第98-99页 |
·路由异常检测 | 第99-100页 |
·功能演示 | 第100-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05-109页 |
·工作总结 | 第105-106页 |
·工作展望 | 第106-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20-12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122-123页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