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生态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11-14页 |
·环境伦理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环境保护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环境—行为领域环境保护方向研究 | 第15-17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美国环境—行为研究兴起和历史背景分析 | 第18-25页 |
·环境—行为研究的学科的兴起 | 第18-19页 |
·开拓性研究阶段 | 第18页 |
·系统分析性研究阶段 | 第18-19页 |
·综合领域的出现 | 第19页 |
·环境—行为研究的学科领域界定 | 第19-22页 |
·环境—行为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环境—行为的学科特点 | 第21-22页 |
·环境—行为研究与环境心理学 | 第22页 |
·美国环境—行为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 | 第22-25页 |
·工业化与城市化 | 第23页 |
·设计界的反思 | 第23页 |
·心理学界的反思 | 第23-25页 |
第3章 从环保主题的纳入看《环境—行为》杂志的旨趣和风格 | 第25-32页 |
·《环境—行为》杂志的办刊理念 | 第25-26页 |
·建立学术团体与杂志创刊 | 第25页 |
·从办刊理念看研究取向 | 第25-26页 |
·《环境—行为》杂志的研究旨趣 | 第26-29页 |
·设计的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设计的生态主义的价值转向 | 第27-29页 |
·《环境—行为》杂志的研究风格 | 第29-32页 |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 第29-30页 |
·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第4章 《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主题文章的计量分析 | 第32-43页 |
·计量的范围 | 第32-33页 |
·早期与近期研究方向对比分析看环保研究的主题扩展 | 第33-36页 |
·研究方向载文量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早期与近期环境保护研究的主题频次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环境保护研究方向主题载文的纵向计量分析 | 第36-39页 |
·各主题文章占环保研究方向总篇数的百分比 | 第36页 |
·各阶段环境保护研究方向主题载文量统计 | 第36-39页 |
·环境保护研究方向作者群计量分析 | 第39-43页 |
·创刊初期与近期环境保护研究方向作者区域分布 | 第39-41页 |
·创刊初期与近期环境保护主题作者研究领域分布 | 第41-43页 |
第5章 《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研究的主题扩展原因分析 | 第43-52页 |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引发环境保护行为的研究 | 第43-46页 |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 第43-44页 |
·环境保护行为研究的社会意义 | 第44-46页 |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环境—行为研究的伦理学取向 | 第46-48页 |
·环境伦理学的价值取向 | 第46-47页 |
·环境意识、环境态度与环境保护行为 | 第47-48页 |
·生态哲学的诞生加深了人与自然本质联系的认知 | 第48-52页 |
·生态哲学的诞生 | 第48-49页 |
·从人与自然的本质联系反思环境—行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 第49-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