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概念 | 第11页 |
·国内学者对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学者对地方政府行政责任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对国内外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研究现状的小结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概述 | 第15-23页 |
·地方政府责任的概念 | 第15-19页 |
·地方责任政府的涵义 | 第15-16页 |
·地方政府责任的涵义 | 第16-17页 |
·地方政府责任的内容 | 第17-19页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及内容 | 第19-21页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概念 | 第19-20页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内容 | 第20-21页 |
·实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是实现法治行政的重要制度设计 | 第21页 |
·是制约权力、反对腐败的重要手段 | 第21-22页 |
·是促进社会转型的必要制度设计 | 第22页 |
·是与国际相接轨的重要表现 | 第22-23页 |
第3章 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23-24页 |
·事件起因 | 第23页 |
·对事件的处理 | 第23页 |
·政府作为 | 第23-24页 |
·案例剖析 | 第24页 |
·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行政责任制度缺失导致权责不平衡 | 第24-25页 |
·行政问责主体体系存在缺陷 | 第25-26页 |
·行政问责法律法规缺失 | 第26页 |
·问责的效率水平低下 | 第26页 |
·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地方政府的权责不统一 | 第26-27页 |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立法滞后 | 第27页 |
·政务不公开使问责监督难以实行 | 第27-28页 |
·缺乏配套的责任评估机制 | 第28-29页 |
第4章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内容介绍及经验启示 | 第29-35页 |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内容介绍 | 第29-33页 |
·明确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责任 | 第29页 |
·构建全方位的问责体系 | 第29-30页 |
·明确行政问责范围 | 第30-31页 |
·明确规定行政问责方式 | 第31页 |
·健全行政问责惩戒机构 | 第31-32页 |
·规范行政问责惩戒程序 | 第32页 |
·建立行政问责配套制度 | 第32-33页 |
·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 第33-35页 |
·应该注重以权力制约权力 | 第33页 |
·注重以权利监督权力 | 第33-34页 |
·注重以法律规范权力 | 第34-35页 |
第5章 关于构建中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 第35-46页 |
·构建地方政府行政责任制度 | 第35-38页 |
·责任划分的法制化 | 第35-36页 |
·责任内容的明确化 | 第36-38页 |
·加强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立法 | 第38-43页 |
·问责主体的明确 | 第38-39页 |
·问责客体的明确 | 第39-40页 |
·全面规定问责的内容 | 第40页 |
·问责程序的明细化 | 第40-42页 |
·问责制裁主体的明确 | 第42-43页 |
·明确问责的救济途径和相关程序 | 第43页 |
·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 第43-46页 |
·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 第43-44页 |
·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