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4-28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评价 | 第15-23页 |
·国外关于生猪周期问题的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23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论文的分析框架 | 第2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几点说明 | 第26-28页 |
·关于本文所用的数据 | 第26页 |
·研究主体及区域的界定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价格波动形成的理论与模型 | 第28-40页 |
·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 第28-32页 |
·经济波动 | 第28-29页 |
·经济周期 | 第29页 |
·经济波动产生的根源 | 第29-31页 |
·我国生猪市场波动产生的根源 | 第31-32页 |
·价格波动理论 | 第32-35页 |
·价值规律与价格机制 | 第32-33页 |
·均衡价格理论 | 第33页 |
·弹性理论 | 第33-35页 |
·研究波动的模型 | 第35-37页 |
·内部传导模型 | 第35页 |
·外部冲击模型 | 第35页 |
·蛛网模型 | 第35-37页 |
·波动的度量 | 第37-40页 |
·速度法 | 第37-38页 |
·趋势分解法 | 第38-39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生猪生产与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分析 | 第40-55页 |
·生产波动分析 | 第40-46页 |
·历史数据描述 | 第40-42页 |
·数据调整 | 第42-43页 |
·生猪生产波动性的测度 | 第43-46页 |
·价格波动分析 | 第46-51页 |
·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 第47-48页 |
·价格波动的测度 | 第48-51页 |
·价格波动与生产波动的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生猪生产波动的再分析 | 第53-54页 |
·生猪价格周期引发生产周期 | 第53页 |
·利润周期是生猪生产周期存在的内因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生猪生产与价格波动的区域特征分析 | 第55-73页 |
·中国生猪价格与生产的区域概况 | 第55-59页 |
·不同地区的生猪价格概况 | 第55-56页 |
·不同地区的生猪生产概况 | 第56-59页 |
·中国生猪产量波动的区域特征 | 第59-67页 |
·五大区域生猪产量的波动特征 | 第59-63页 |
·区域内部各省份的产量波动特征 | 第63-67页 |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区域特征分析 | 第67-69页 |
·全国与五大区域的价格波动分析 | 第67-68页 |
·各省的生猪价格波动分析 | 第68-69页 |
·产量波动与价格波动的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与机理分析 | 第73-89页 |
·内部传导机制下的波动成因分析 | 第73-83页 |
·生猪的生长周期 | 第73-74页 |
·生产者的供给行为 | 第74-75页 |
·生产成本 | 第75-81页 |
·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 第81-82页 |
·我国生猪的生产结构 | 第82-83页 |
·外部冲击机制下的波动成因分析 | 第83-88页 |
·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 第83-84页 |
·宏观调控手段的影响 | 第84-85页 |
·替代品价格 | 第85-86页 |
·收入 | 第86-88页 |
·经济周期 | 第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89-103页 |
·供求层面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 | 第89-91页 |
·影响供给的因素 | 第89-90页 |
·影响需求的因素 | 第90-91页 |
·同时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 第91页 |
·实证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91-94页 |
·2007年生猪价格暴涨实例解析 | 第94-101页 |
·本次生猪价格暴涨的原因分析 | 第95-99页 |
·猪价暴涨背后隐藏的问题 | 第99-100页 |
·猪价暴涨带来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103-112页 |
·基本结论 | 第103-104页 |
·缓解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对策 | 第104-111页 |
·加强对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的研究 | 第104-105页 |
·加强宏观政策的引导 | 第105页 |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 第105-106页 |
·加快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 第106-107页 |
·完善国家生猪生产宏观监测与预警系统 | 第107-109页 |
·加快推进“生猪期货”市场的发展 | 第109页 |
·加速生猪生产模式的转变 | 第109-110页 |
·加强流通环节与流通渠道建设 | 第110页 |
·支持和引导各地方创建农村养猪协会 | 第110-111页 |
·建立岗位责任追究机制 | 第111页 |
·研究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