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侦查阶段的疑案处理--以公安机关疑案撤销权为视角

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导言第11-12页
第一章 疑案撤销权的法理分析第12-20页
 第一节 疑案撤销权的一般概述第12-15页
  一、疑案的概念第12-14页
  二、疑案撤销权第14-15页
 第二节 疑案撤销权的内在机理第15-18页
  一、侦查阶段疑案存在的不可避免性第15-17页
  二、疑罪从无原则的普遍适用性第17-18页
 第三节 疑案撤销权的价值分析第18-20页
  一、有利于深度保障人权和实现程序正义第18-19页
  二、有利于整合侦查资源与控制侦查成本第19-20页
  三、有利于强化证据意识与提高侦查水平第20页
第二章 我国侦查阶段疑案处理的立法与司法现状第20-34页
 第一节 侦查阶段疑罪从无原则适用的立法缺失第21-27页
  一、我国疑罪从无原则的确立背景第21-22页
  二、我国侦查终结方式的立法现状第22-24页
  三、侦查阶段疑案撤销制度立法缺位的原因第24-27页
 第二节 立法缺失背景下侦查阶段疑案处理的司法现状第27-34页
  一、久侦不决、从挂从拖、超期羁押第27-29页
  二、取保候审则"候"而不"审"、"候"无尽期第29页
  三、勉强移送审查起诉第29-34页
第三章 侦查阶段疑案撤销权的域外立法考察第34-39页
 第一节 域外疑案撤销权的立法介绍第34-36页
  一、疑案撤销权第35页
  二、疑案的认定第35页
  三、疑案撤销的监督与制约、救济机制第35-36页
  四、案件撤销后的恢复侦查第36页
 第二节 对域外各国立法模式的评析与借鉴第36-39页
  一、评析第36-37页
  二、启示与借鉴第37-39页
第四章 我国确立侦查阶段疑案撤销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39-45页
 第一节 我国确立侦查阶段疑案撤销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39-42页
  一、程序源头治理:让疑案消化于侦查阶段第39-41页
  二、立法周全补充:让疑罪从无原则的立法体系完整化第41-42页
 第二节 我国确立侦查阶段疑案撤销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42-45页
  一、程序设计本身的可行性:确保疑案撤销的公平公正第42-43页
  二、现行体制及经验积累的可行性: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及存疑不起诉的实践第43-44页
  三、民众心理承受的可行性:侦查阶段消化疑案的社会舆论阻力相对较小第44-45页
第五章 我国侦查阶段疑案处理的立法完善思考第45-59页
 第一节 侦查阶段疑案的认定标准第45-50页
  一、证据标准:犯罪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第45-49页
  二、期限标准:侦查期限届满第49-50页
 第二节 侦查阶段疑案撤销权的确立原则第50-54页
  一、程序法定原则第50-51页
  二、权力制约原则第51页
  三、程序参与原则第51-52页
  四、及时性原则第52-53页
  五、非终局性原则第53-54页
 第三节 侦查阶段的疑案撤销程序与监督制约程序设计第54-56页
  一、公安机关撤销程序的启动第54-55页
  二、检察机关的监督程序第55-56页
 第四节 侦查阶段疑案撤销权的后续程序安排第56-59页
  一.救济程序第56-57页
  二.线索受理程序第57-58页
  三.侦查恢复程序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3-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规制与完善对策思考
下一篇:刑事诉讼视野下的新《律师法》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