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时代背景 | 第9-14页 |
| ·个人背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为毕业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第16页 |
| ·为节能环保尽绵薄之力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概念解析 | 第17-21页 |
| ·概念综述 | 第17-18页 |
| ·概念定义 | 第17页 |
| ·待机功能与待机能耗 | 第17-18页 |
| ·待机能耗与有效能耗 | 第18页 |
| ·待机能耗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18-20页 |
| ·产品自身存在的待机功耗 | 第18-19页 |
| ·消费者对待机能耗的认识不足 | 第19页 |
| ·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待机能耗问题产生的的影响 | 第21-28页 |
| ·待机能耗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资源的影响 | 第21页 |
| ·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待机能耗对企业的影响 | 第22-27页 |
| ·能耗标签与非关税壁垒 | 第22页 |
| ·我国企业国际化趋势 | 第22-23页 |
| ·待机能耗问题造成的非关税壁垒问题 | 第23-25页 |
| ·家庭节能市场——企业的新契机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分析有效降低待机能耗的五个要素 | 第28-45页 |
| ·五个要素的概述与框架 | 第28-29页 |
| ·设计创新 | 第29-38页 |
| ·设计创新是有效降低待机能耗的核心 | 第29-30页 |
| ·可视性原则在降低待机能耗问题上的应用 | 第30-33页 |
| 人类视觉感知系统 | 第30页 |
| 人类行为过程的本质 | 第30-31页 |
| 可视性原则应用的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 ·限制因素在降低待机能耗问题上的应用 | 第33-36页 |
| 限制因素 | 第33页 |
| 限制因素的类别 | 第33页 |
| 限制因素应用的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 ·电源控制系统设计在降低待机能耗问题上的应用 | 第36-38页 |
| ·技术革新 | 第38-40页 |
| ·技术革新为设计创新提供的必要的平台 | 第38-39页 |
| ·案例分析:GPRS的无线控制技术发展和应用有效降低待机能耗 | 第39-40页 |
| ·政策法规 | 第40-41页 |
| ·政策法规为降低待机能耗提供有力保障 | 第40-41页 |
| ·消费者节能意识 | 第41-42页 |
| ·节能意识,有效降低待机能耗的绿色通道 | 第41页 |
| ·日本人的节能环保意识 | 第41-42页 |
| ·市场机制 | 第42-44页 |
| ·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各种资源,起间接基础作用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应对策略研究——"一个核心,四个环节" | 第45-49页 |
| ·"一个核心,四个环节"策略概述 | 第45页 |
| ·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促成多领域的通力合作 | 第45-47页 |
| ·转换设计创新思路 | 第45页 |
| ·设计评价流程中添加能耗评估模式 | 第45-46页 |
| ·构建多领域的协作模式 | 第46-47页 |
| ·以技术革新为支撑,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 第47页 |
| ·三条措施发挥技术革新的平台作用 | 第47页 |
| ·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完善宏观调控体制 | 第47-48页 |
| ·近一步完善节能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 第47页 |
| ·制定待机能耗中长期专项规划 | 第47-48页 |
|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有效配置各种资源 | 第48页 |
| ·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 | 第48页 |
| ·以消费者节能意识为必要手段,发挥自觉意识的作用 | 第48页 |
| ·加强节能意识宣传力度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 ·研究不足与局限 | 第49页 |
| ·后继研究的可能性建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