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流程与框架 | 第10-11页 |
·实证结果摘要 | 第11-13页 |
2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方法与投资风格 | 第13-21页 |
·证券基金概况 | 第13-16页 |
·证券基金定义 | 第13页 |
·基金分类的基本方法 | 第13-14页 |
·开放式证券基金特点 | 第14-15页 |
·开放式证券基金运行机制 | 第15-16页 |
·开放式基金资产组合管理过程 | 第16页 |
·基于投资风格的分类方法 | 第16-19页 |
·投资风格的定义 | 第16-17页 |
·美国ICI分类体系 | 第17-18页 |
·Morningstar分类标准 | 第18-19页 |
·中国证监会基金分类标准 | 第19页 |
·基金投资风格的特征分析 | 第19-21页 |
3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21-35页 |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21-24页 |
·投资组合理论 | 第21-22页 |
·基金分离定理 | 第22页 |
·资本定价模型 | 第22-23页 |
·Fama和French三因素模型 | 第23-24页 |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6页 |
·基金内部治理中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行为金融学理论 | 第29-30页 |
·国内外基金投资风格研究文献综述 | 第30-35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30-32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32-35页 |
4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漂移实证研究 | 第35-63页 |
·研究时间区间与样本选择 | 第35页 |
·样本开放式基金风格名义风格分析 | 第35-38页 |
·基金投资风格事后分析方法 | 第38-42页 |
·晨星投资风格箱法 | 第39-40页 |
·Sharpe多因素回归模型 | 第40-41页 |
·Gruber回归识别方法 | 第41-42页 |
·事后分析方法选择 | 第42-44页 |
·运用晨星投资风格箱法识别样本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 | 第44-52页 |
·运用Gruber回归模型识别样本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 | 第52-59页 |
·Gruber回归模型简介 | 第52-53页 |
·风格指数选取 | 第53页 |
·指标定义 | 第53-54页 |
·横向差分处理后风格系数 | 第54-55页 |
·研究区间 | 第55页 |
·判断标准 | 第55页 |
·实证结论 | 第55-59页 |
·基金风格漂移对基金业绩的影响 | 第59-63页 |
·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 第59-60页 |
·风格漂移基金与固守风格基金业绩比较 | 第60-63页 |
5 开放式基金风格漂移现象成因分析 | 第63-67页 |
·证券市场因素影响 | 第63-64页 |
·我国股市政策市特征 | 第63页 |
·我国股市单边市体制 | 第63页 |
·优质上市公司数量有限 | 第63-64页 |
·投资者因素影响 | 第64页 |
·我国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 | 第64页 |
·我国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理解不足 | 第64页 |
·委托代理关系影响 | 第64-67页 |
·基金管理人的激励模式 | 第64-65页 |
·基金托管人的道德风险 | 第65-6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建议 | 第68-70页 |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 第68-69页 |
·对基金管理公司的建议 | 第69-70页 |
·对个人投资者的建议 | 第70页 |
·创新之处 | 第70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