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第五节 主要观点 | 第10页 |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2-13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 第12页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 第13-14页 |
·一体化贸易条件效应 | 第14-15页 |
·一体化动态效应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中韩自由贸易区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中韩双方产业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分析 | 第18-52页 |
第一节 中国与韩国经贸发展 | 第18-20页 |
·商品进出口贸易 | 第18-19页 |
·服务贸易 | 第19页 |
·相互投资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韩产业贸易互补性分析 | 第20-28页 |
·经济资源的互补性 | 第21-22页 |
·市场的互补性 | 第22-23页 |
·贸易结构的互补性 | 第23-28页 |
第三节 中韩产业贸易竞争性研究 | 第28-37页 |
·中国和韩国出口市场的竞争性 | 第28-29页 |
·中国和韩国出口产品的竞争性(出口相似度检验) | 第29-31页 |
·RCA指数的验证 | 第31-32页 |
·B指数比率的验证 | 第32-35页 |
·竞争性分析结论 | 第35-36页 |
·对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的总结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中韩两国服务贸易部门分析 | 第37-43页 |
·服务贸易定义和分类 | 第37-38页 |
·中韩服务贸易现状 | 第38页 |
·中韩服务贸易部门优劣势分析 | 第38-42页 |
·中韩两国的敏感服务领域 | 第42-43页 |
第五节 中韩双方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分析 | 第43-52页 |
·关税壁垒分析与建议 | 第43-50页 |
·非关税壁垒分析与建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 | 第52-60页 |
第一节 引力模型对中韩贸易流量的分析 | 第52-55页 |
·理论概述 | 第52-53页 |
·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 第53-54页 |
·数据的选择和计量结果 | 第54-55页 |
第二节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 | 第55-58页 |
·局部均衡模型下的福利效应 | 第55-56页 |
·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福利效应 | 第56-58页 |
第三节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动态效应 | 第58-60页 |
·规模经济效应 | 第58页 |
·竞争效应 | 第58页 |
·投资效应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中韩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现实障碍和政策建议 | 第60-65页 |
第一节 农业部门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制造业部门 | 第61-62页 |
第三节 服务业部门 | 第62页 |
第四节 贸易逆差问题 | 第62-63页 |
第五节 区域路径选择 | 第63页 |
第六节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注释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