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面临的困境 | 第10-12页 |
·我国建设工程总承包管理与国外的差距 | 第10-11页 |
·造成差距的原因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2 工程总承包相关知识 | 第14-29页 |
·工程总承包方式 | 第14页 |
·工程总承包的优缺点 | 第14-19页 |
·工程总承包优点 | 第15-18页 |
·工程总承包的缺点 | 第18-19页 |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分析 | 第19-23页 |
·体现了建设市场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有利于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 | 第20-21页 |
·有利于发挥设计单位的资源优势 | 第21-22页 |
·有利于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 | 第22页 |
·有利于提高设计单位的综合实力 | 第22-23页 |
·打造总承包企业的思路和方法 | 第23-29页 |
·创建国际型总承包公司 | 第23-24页 |
·完善工程总承包配套政策 | 第24页 |
·提高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竞争力 | 第24页 |
·打造总承包企业的功能建设 | 第24-26页 |
·提升核心能力以适应总承包业务的开展 | 第26-27页 |
·培育国际竞争实力的总承包企业 | 第27-29页 |
3 总承包合同的构建与管理 | 第29-49页 |
·总承包合同的构建 | 第29-32页 |
·总承包合同的内容 | 第29页 |
·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第29页 |
·合同履行期限 | 第29页 |
·合同价款 | 第29-30页 |
·工程质量与验收 | 第30-31页 |
·合同的变更 | 第31页 |
·风险、责任和保险 | 第31页 |
·工程保修 | 第31页 |
·对设计、分包方的规定 | 第31页 |
·索赔和争议的处理 | 第31页 |
·违约责任 | 第31-32页 |
·把握好主体间的对价关系 | 第32-40页 |
·发包资质和承包资质的对价关系 | 第32-33页 |
·现场条件与工程价款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33-34页 |
·承包方责任范围与工程价款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34-35页 |
·现场交付责任和现场照管义务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35-36页 |
·交付标的与支付工程款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36-37页 |
·约定竣工工期和提供相应前置条件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37-38页 |
·约定质量标准交付标的物和提供相应的前置条件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38-39页 |
·合同主体间执行风险方面的对价关系 | 第39-40页 |
·临时处置权和争端提起权之间的对价关系 | 第40页 |
·总承包商的合同风险与对策 | 第40-42页 |
·总承包合同管理 | 第42-46页 |
·建立合同实施的保证体系 | 第43-44页 |
·加强合同实施过程控制 | 第44-45页 |
·合同变更管理 | 第45-46页 |
·合同实施的索赔与反索赔管理 | 第46页 |
·分包合同的构建与管理 | 第46-49页 |
·分承包商的选择 | 第47页 |
·设备采购管理和设备质量管理 | 第47页 |
·控制合同费用,建立付款审批制度 | 第47-49页 |
4 结语 | 第49-53页 |
·本文的主要成果 | 第49-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附图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