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组播技术的发展 | 第8-9页 |
·组播历史 | 第8-9页 |
·组播的应用领域 | 第9页 |
·组播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 第9页 |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 | 第9-10页 |
·小结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组播通信的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组播的概念 | 第11页 |
·IP组播 | 第11-12页 |
·IP组播技术的硬件支持 | 第12-13页 |
·IP组播协议介绍 | 第13-16页 |
·组播组管理协议 | 第13-14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14页 |
·IP组播报文的RPF转发机制 | 第14-15页 |
·UDP协议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基于代理缓存的组播通信系统设计 | 第17-30页 |
·引入 | 第17-18页 |
·代理缓存原理与功能 | 第17页 |
·网络代理缓存系统 | 第17-18页 |
·源服务器的实现 | 第18-21页 |
·组播组的加入与退出 | 第21-22页 |
·加入的算法 | 第21-22页 |
·退出的算法 | 第22页 |
·代理缓存模块 | 第22-27页 |
·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 第22-24页 |
·代理缓存系统的组成 | 第24-27页 |
·通讯管理模块 | 第25-26页 |
·ACL访问控制模块 | 第26页 |
·缓存对象管理模块 | 第26页 |
·接收管理模块 | 第26-27页 |
·缓存策略模块 | 第27页 |
·接收模块 | 第27-30页 |
·WSAAsyncSeIect()函数 | 第27-28页 |
·接收函数WSARecvFrom() | 第28页 |
·保存函数OnSave() | 第28-29页 |
·多窗口实现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缓存策略与置换算法研究 | 第30-47页 |
·缓存策略概述 | 第30-36页 |
·整体缓存 | 第30页 |
·前缀缓存 | 第30-31页 |
·分段缓存 | 第31页 |
·分层缓存 | 第31-32页 |
·一种新的缓存策略 | 第32-36页 |
·对相关算法的分析 | 第32-33页 |
·最优批处理补丁结合前缀缓存 | 第33页 |
·最优批处理补丁结合前缀及补丁缓存 | 第33-34页 |
·代理协助的补丁预取及服务调度算法(P~3S~2A) | 第34-36页 |
·代理缓存服务器置换算法 | 第36-39页 |
·概述 | 第36页 |
·基于访问时间间隔的置换算法 | 第36页 |
·基于访问次数的置换算法 | 第36-37页 |
·基于数据块大小的置换算法 | 第37-38页 |
·基于数据块保存价值的置换算法 | 第38-39页 |
·本文使用的评价方法 | 第39-40页 |
·Hybrid算法的改进及新算法的设计 | 第40-43页 |
·Hybrid算法的一次改进 | 第40页 |
·Hybrid算法的二次改进 | 第40-42页 |
·新设计的算法 | 第42-43页 |
·测试 | 第43-46页 |
·测试目的 | 第43页 |
·环境搭建 | 第43-46页 |
·测试结果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