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前碰撞冲击下人体颈部生物力学响应的有限元分析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颈部冲击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8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2 颈部解剖学结构及前碰撞生物力学 | 第10-23页 |
·颈椎骨的结构 | 第10-13页 |
·普通颈椎 | 第10-11页 |
·第1颈椎—寰椎 | 第11-12页 |
·第2颈椎—枢椎 | 第12-13页 |
·第7颈椎—隆椎 | 第13页 |
·颈椎骨的连结 | 第13-18页 |
·椎间盘 | 第13-14页 |
·韧带 | 第14-15页 |
·肌肉 | 第15-17页 |
·关节 | 第17-18页 |
·颈部生物力学 | 第18-20页 |
·颈椎的运动范围 | 第20页 |
·前碰撞的运动学分析 | 第20-23页 |
·实验装置 | 第21页 |
·前碰撞颈椎的运动过程 | 第21-23页 |
3 颈部损伤研究 | 第23-35页 |
·颈部损伤现象 | 第23-24页 |
·颈部损伤机理 | 第24-26页 |
·运动损伤模式 | 第24-25页 |
·损伤理论 | 第25页 |
·损伤部位 | 第25-26页 |
·颈部损伤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26-33页 |
·实验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26-28页 |
·仿真研究方法及现状 | 第28-33页 |
·颈部损伤准则及耐受度 | 第33-35页 |
4 颈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54页 |
·大变形动力学基本方程与数值计算方法 | 第35-38页 |
·大变形基本理论 | 第35-36页 |
·大变形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大变形动力学有限元基本解法与求解过程 | 第38页 |
·颈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8-54页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38-42页 |
·网格划分 | 第42-46页 |
·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的设置 | 第46-54页 |
5 颈部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及分析 | 第54-70页 |
·颈部前碰撞验证 | 第54-57页 |
·加载条件设定 | 第54-55页 |
·前碰撞验证结果 | 第55-57页 |
·颈部前碰撞内部响应参数分析 | 第57-65页 |
·椎骨内部响应参数分析 | 第57-59页 |
·椎间盘内部响应参数分析 | 第59-63页 |
·韧带内部响应参数分析 | 第63-65页 |
·颈部前碰撞损伤预测 | 第65-68页 |
·椎骨损伤预测 | 第65-67页 |
·椎间盘损伤预测 | 第67页 |
·韧带损伤预测 | 第67-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课题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7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8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8-79页 |
9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