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技术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近自然度评价研究--以火地塘林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遥感技术概述 | 第11-16页 |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我国林业遥感应用中存在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 第13-16页 |
·森林资源动态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森林资源动态概述 | 第16页 |
·森林资源动态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近自然林业 | 第18-21页 |
·近自然林经营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近自然林经营的基本思想 | 第20-2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来源 | 第23-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特征 | 第24页 |
·动植物资源 | 第24-25页 |
·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历史及历次资源清查概况 | 第25-26页 |
·资料来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基于RS 的森林资源信息提取 | 第27-28页 |
·基于GIS 的天然林资源时空分析研究 | 第28页 |
·基于GIS 软件森林近自然度评价 | 第28页 |
·数据资料基本要求 | 第28-29页 |
·遥感数据源 | 第28-29页 |
·平面坐标系 | 第29页 |
·林地分类系统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图像几何精校正 | 第29页 |
·图像增强处理 | 第29-30页 |
·遥感信息提取 | 第30页 |
·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 | 第30页 |
·次生林林分近自然度评价 | 第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32-38页 |
·遥感数字图像几何校正 | 第32-33页 |
·遥感图像产生几何畸变的因素 | 第32页 |
·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 | 第32-33页 |
·航空影像的处理 | 第33-35页 |
·航片的扫描 | 第34页 |
·航片的正射矫正 | 第34页 |
·直方图匹配 | 第34页 |
·影像的镶嵌 | 第34-35页 |
·研究区SPOT5 影像处理 | 第35-37页 |
·几何校正 | 第35-36页 |
·数据融合 | 第36页 |
·融合结果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基于RS 的森林资源信息提取 | 第38-47页 |
·1956 年航片的目视判度 | 第38-41页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38页 |
·航空影像的目视判读 | 第38页 |
·判读精度评价 | 第38-40页 |
·分类结果输出 | 第40-41页 |
·2004 年卫星影像解译 | 第41-46页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41-42页 |
·建立训练样区 | 第42页 |
·训练样区精度评价 | 第42-43页 |
·监督分类 | 第43页 |
·分类精度评价 | 第43-44页 |
·分类后处理 | 第44-45页 |
·地类面积统计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基于GIS 的资源变化空间分析 | 第47-62页 |
·时间空间变化分析 | 第47-50页 |
·空间序列分析 | 第50-61页 |
·森林分布的变化和海拔分布关系 | 第50-54页 |
·森林分布的变化和坡度分布关系 | 第54-57页 |
·森林分布的变化和坡度分布关系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次生林林分近自然度评价 | 第62-69页 |
·近自然度评价概述 | 第62-63页 |
·常用评价方法 | 第63-64页 |
·层次分析法在林分近自然度评价中应用研究 | 第64-6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64-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林分近自然度的评价 | 第66页 |
·利用GIS 实现林分近自然度自动评价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9-71页 |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