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等国循环经济法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导论 | 第13-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循环经济法制界说 | 第15-21页 |
·循环经济的涵义 | 第15-16页 |
·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16-17页 |
·循环经济法制的概念 | 第17-18页 |
·循环经济法的价值及定位 | 第18-21页 |
·循环经济法的价值 | 第18-19页 |
·循环经济法的定位 | 第19-21页 |
3. 国外循环经济法制比较研究 | 第21-29页 |
·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的比较 | 第21-22页 |
·德国循环经济立法理念 | 第21页 |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理念 | 第21-22页 |
·循环经济立法模式的比较 | 第22-23页 |
·单行立法模式 | 第22页 |
·混合立法模式 | 第22-23页 |
·两种立法模式的比较 | 第23页 |
·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23-26页 |
·德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日本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 | 第24-25页 |
·两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25-26页 |
·循环经济法律调控手段的比较 | 第26-29页 |
·税收制度 | 第26页 |
·环境财政投入与信贷鼓励制度比较 | 第26-27页 |
·排污权交易制度比较 | 第27页 |
·环境标志制度比较 | 第27-29页 |
4. 构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制体系 | 第29-43页 |
·借鉴国外成功实践的指导原则 | 第29-30页 |
·我国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31-34页 |
·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34-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