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城市社会学论文

北京城市认知空间结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行为地理学的复苏第11-12页
     ·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1页
     ·扭曲无意识阶段第13-18页
     ·认知扭曲分析阶段第18-21页
     ·小结第21页
   ·研究方案设计第21-24页
     ·研究目标第21-22页
     ·研究地区选择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创新及研究意义第22-23页
     ·篇章结构第23-24页
第2章 问卷调查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24-40页
   ·调查方案设计第24-27页
     ·调查的目的第24页
     ·调查的内容第24页
     ·调查的对象第24页
     ·调查的范围第24-26页
     ·调查的方式第26页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第26-27页
   ·调查问卷设计第27-31页
     ·问卷设计的框架结构第27页
     ·认知节点/地标的选取第27-28页
     ·地标/节点认知的测量设计第28-31页
     ·问卷调查表设计的必要说明第31页
   ·问卷审核和数据整理第31-38页
     ·问卷初次审核第31-32页
     ·问卷二次审核第32页
     ·问卷编码第32-33页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第33-35页
     ·数据录入及审核第35-38页
   ·调查问卷准备阶段安排第38页
   ·调查数据概况第38-40页
第3章 北京城市认知空间结构研究第40-65页
 第1节 基于地点的认知空间结构解析第40-50页
     ·引言第40-41页
     ·分析方法第41-43页
       ·异常数据识别第41页
       ·空间自相关第41-43页
     ·研究结果第43-49页
       ·各类型地点认知的差异性第43-44页
       ·认知空间格局的差异性第44-45页
       ·空间认知的尺度依赖性第45-47页
       ·次级认知区域的同质多峰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2节 基于居民的城市空间认知形态研究第50-65页
     ·引言第50页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50-53页
       ·距离数据第50-51页
       ·街道认知数据第51-53页
     ·研究结果第53-63页
       ·多核心-边缘的认知结构第53-54页
       ·居民认知的空间依赖性第54-55页
       ·距离是影响认知率的重要因素第55-58页
       ·居住距离与调查点的认知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第58-59页
       ·居民对认知地点的认知呈现多种模式第59-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认知地图扭曲的空间分析第65-77页
   ·引言第65-66页
   ·分析方法与数据准备第66-68页
     ·二维回归第66-67页
     ·标准方差椭圆第67-68页
   ·研究结果第68-76页
     ·全样本居民认知的特点第68页
     ·居民对认知地点认知的离散差异第68-70页
     ·居民认知的真主导方向和伪主导方向第70-72页
     ·居民对北京城区认知的向心积聚第72-73页
     ·居民认知扭曲的程度与认知地点距市中心的距离成正比第73-75页
     ·交通路网及就业中心是认知扭曲的主要原因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77-80页
   ·认知格局第77-78页
     ·认知的空间异质性第77页
     ·认知的尺度依赖性第77-78页
     ·认知格局的复杂性第78页
     ·认知模式的多样性第78页
   ·认知空间结构第78-79页
     ·认知扭曲的异质性第78页
     ·认知空间的向心积聚第78-79页
     ·认知的基准线第79页
   ·展望第79-80页
     ·展望一第79页
     ·展望二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附录1 128 个街道编码第86-88页
附录2 问卷调查数据指标比例图第88-91页
附录3 认知地点和街道的经纬度坐标和平面坐标第91-95页
附录4 23 个认知地点局部自相关的LISA CLUSTER MAP图第95-103页
附录5 23 个认知地点标准方差椭圆及重心位置第103-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学校公民教育演变、现状与特点分析
下一篇:收入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