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与定义 | 第15-17页 |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及养护维修 | 第16页 |
·天窗及综合维修天窗 | 第16页 |
·综合维修 | 第16页 |
·综合检测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方法综述 | 第19-32页 |
·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综述 | 第19-28页 |
·日本 | 第19-21页 |
·法国 | 第21-24页 |
·德国 | 第24-27页 |
·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国内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综述 | 第28-32页 |
·既有线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 | 第28-29页 |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货共线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 | 第29-30页 |
·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 | 第30-31页 |
·国内铁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发展趋势分析 | 第31-32页 |
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基础设施养护维修体系结构研究 | 第32-46页 |
·体系结构和组织结构设计理论综述 | 第32-35页 |
·系统论 | 第32-33页 |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组织扁平化 | 第33-34页 |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第34-35页 |
·我国客运专线综合维修体系框架 | 第35-40页 |
·有关“管、检、修”的管理模式 | 第35-38页 |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综合维修体系上层结构 | 第38-40页 |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组织结构设计 | 第40-46页 |
·总体要求 | 第40-41页 |
·组织目标 | 第41页 |
·业务定位和运作机制 | 第41页 |
·自修与业务外包 | 第41-42页 |
·机构设置 | 第42-46页 |
4 我国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布局 | 第46-53页 |
·布局原则 | 第46-47页 |
·区域为主,兼顾通道 | 第46页 |
·各基地管辖范围大体接近,未来工作量基本平衡 | 第46-47页 |
·客运专线网建设规划 | 第47-51页 |
·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管辖范围及布局建议方案 | 第51-53页 |
5 综合维修工区的设置距离 | 第53-63页 |
·基于抢修时间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 第53-54页 |
·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 第54-62页 |
·无砟轨道线路区段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 第55-58页 |
·有砟轨道线路区段的综合维修工区设置距离 | 第58-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6 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探讨 | 第63-68页 |
·我国铁路营业线天窗设置的主要特点 | 第63-64页 |
·国内针对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前期研究及相关规定 | 第64页 |
·技术设备特点和运输需求对客运专线天窗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客运专线天窗设置方案建议 | 第65-68页 |
·关于维修制度与天窗类型 | 第65-66页 |
·不同标准线路综合维修天窗的分类设置 | 第66页 |
·时速300~350公里长大客运专线综合维修天窗设置 | 第66-68页 |
7 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 第68-78页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68-73页 |
·铁道部级应用 | 第68-69页 |
·维修基地级应用 | 第69-71页 |
·维修段级应用 | 第71-73页 |
·系统技术架构 | 第73-74页 |
·系统网络结构 | 第74-75页 |
·系统数据交互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