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发展 | 第10-12页 |
·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论述 | 第10页 |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10-11页 |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11-12页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西方经济波动理论 | 第12-16页 |
·中国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和拟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18-24页 |
·形成机制概述 | 第18-19页 |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分析——外部冲击 | 第19-21页 |
·供给冲击 | 第19-20页 |
·需求冲击 | 第20页 |
·政策冲击 | 第20页 |
·国际冲击 | 第20-21页 |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分析——内部传导 | 第21-24页 |
·核心因果链运行的连锁性 | 第21页 |
·核心因果链运行的自我累积性 | 第21-24页 |
第3章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统计分析 | 第24-37页 |
·宏观经济波动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4-25页 |
·经济上的重要性 | 第24页 |
·统计上的充分性 | 第24页 |
·时间上的匹配性 | 第24-25页 |
·一致性与及时性 | 第25页 |
·数据的平滑性 | 第25页 |
·宏观经济波动指标的统计处理 | 第25-28页 |
·初选指标的确定 | 第25-26页 |
·各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基于乘法模型分离的经济周期波动分析 | 第28-37页 |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和总投资的周期波动分析 | 第29-33页 |
·其他各主要指标周期波动趋势分析 | 第33-34页 |
·经济指标周期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 第34-37页 |
第4章 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ARMA 模型的建立与趋势预测 | 第37-48页 |
·ARMA 模型的概述 | 第37-41页 |
·ARMA 模型的三种形式 | 第37-38页 |
·随机时间序列的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模型检验 | 第39-40页 |
·预测值的计算 | 第40-41页 |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ARMA 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基于ARMA 模型的趋势预测 | 第43-48页 |
·模型的试预测 | 第43页 |
·模型的预测 | 第43-45页 |
·包含预测值的指标波动分析 | 第45-48页 |
第5章 有关减缓宏观经济波动的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经济调控的基本思路 | 第48页 |
·有关减缓宏观经济波动的具体建议 | 第48-51页 |
·适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第48-49页 |
·保障居民收入,刺激居民消费 | 第49页 |
·稳定国内投资与外商投资 | 第49-50页 |
·努力扩大就业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 原始数据表 | 第54-57页 |
附录 B Eviews 输出表 | 第57-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