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页 |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现状分析 | 第13-26页 |
·流动性过剩的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流动性的微观和宏观的定义 | 第13页 |
·流动性过剩 | 第13-14页 |
·流动性不足 | 第14页 |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形式 | 第14-18页 |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 第18-22页 |
·宏观上过剩的流动性使经济面临过热和通胀的压力 | 第18-19页 |
·微观上流动性过剩加剧了金融机构风险 | 第19-20页 |
·从监管角度看流动性过剩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20-22页 |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本轮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 第22-26页 |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背景 | 第22页 |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 | 第22-24页 |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流动性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全球流动性过剩 | 第26-27页 |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国际收支双顺差 | 第27-28页 |
·居民高储蓄率,投资渠道狭窄 | 第28-29页 |
·金融机构改革也是流动性过剩产生的重要因素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的实证分析 | 第30-39页 |
·选取模型 | 第30-32页 |
·回归分析及检验 | 第32-37页 |
·回归分析 | 第32-33页 |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3-34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4-36页 |
·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基本结论 | 第37-39页 |
·外汇占款不仅没有引起流动性增加,反而会降低流动性 | 第37-38页 |
·影响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 | 第38页 |
·过剩的流动性掣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38页 |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上证市值存在负相关关系 | 第38-39页 |
第5章 防范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 第39-48页 |
·宏观层面 | 第39-45页 |
·降低储蓄率,特别是政府和企业储蓄率 | 第39页 |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 第39-40页 |
·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第40-43页 |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 第43-44页 |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44-45页 |
·微观层面 | 第45-48页 |
·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 第45页 |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 | 第45-46页 |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