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CONTENTS第8-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一) 电视方言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10-11页
 (二)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概况第11-12页
 (三)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2-13页
一、 方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第13-18页
 (一) 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第13-15页
  1.主持人个性化第13-14页
  2. 电视新闻频道化第14页
  3. 新闻题材成熟化第14-15页
  4. 新闻节目直播化第15页
 (二) 方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运用的动因第15-18页
  1.浓厚地域文化的支撑第15-16页
  2.小众化传播的发展趋势第16页
  3.电视媒体纵向竞争的必然结果第16-18页
二、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特性第18-23页
 (一) 形式特色化第18-19页
 (二) 内容贴近化第19-20页
 (三) 主持人角色化第20-21页
 (四) 栏目包装个性化第21-23页
三、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第23-29页
 (一) 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手段第23-25页
  1. 保留了大量的民俗、民风第24页
  2. 保持了特有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第24-25页
 (二) 实现地域受众自我身份认同第25-27页
  1. 感受地域界定中的真实自我第26-27页
  2. 对自我身份产生信心和认同第27页
 (三) 体现电视新闻节目新的追求第27-29页
  1. 受众为中心第27-28页
  2. 个性化点评第28-29页
四、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的困惑与不足第29-36页
 (一) 媚俗化倾向第29-30页
  1. 题材同质化第29-30页
  2. 方言粗俗化第30页
  3. 缺乏深度思考第30页
 (二) 信息传播效率低下第30-32页
  1. 方言中特有的词语表达阻碍了信息传播第31页
  2. 过度方言的态势加大了信息传播的成本第31-32页
 (三) 对新闻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第32-34页
  1. 原标准新闻语言给受众造成了心理定势第32-33页
  2. 方言播报加深了对新闻语言的负面影响第33-34页
 (四) 有悖于大众传媒推广普通话的责任第34-36页
  1、政策局限第34页
  2. 有悖于大众传媒推广普通话的责任第34-36页
五、 方言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第36-42页
 (一) 深化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内涵第36-39页
  1. 找准节目定位第36-37页
  2. 规范节目用语第37页
  3. 注重内容创新第37-38页
  4. 实施品牌化经营第38-39页
 (二) 寻找电视媒体的理性支点第39-42页
  1. 正确把握方言传播的“度”第39-40页
  2. 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第40页
  3. 在监督属性的前提下扮演好守望者的角色第40-41页
  4. 严格遵守政策法规与坚持媒体自律并举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46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策略探究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