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流行病学与防疫论文--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文--流行病学各论论文

流动儿童性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绪论第8-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8-11页
  1、流动儿童城市生存状态第8-9页
  2、流动儿童的性健康状况第9-11页
   (1) 容易感染性病第9页
   (2) 容易产生性心理困惑第9-10页
   (3) 性道德缺失第10-11页
 (二) 基本概念界定第11-13页
  1、流动儿童第11-12页
  2、性健康第12-13页
二、研究综述第13-26页
 (一) 性生理第13-14页
 (二) 性心理第14-15页
 (三) 性道德第15-18页
 (四) 青少年性行为带来的社会和健康问题第18-21页
  1、少女妊娠日益增多第18-19页
  2、少女分娩增多第19页
  3、人工流产低龄化第19-20页
  4、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严重第20-21页
 (五) 青少年性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第21-24页
  1、自身因素的影响第21-22页
  2、家庭因素的影响第22页
  3、学校因素的影响第22-23页
  4、社会因素的影响第23-24页
 (六)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第24-26页
三、研究设计第26-33页
 (一) 研究目的第26页
 (二)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流动儿童的性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页
  2、流动儿童性健康的影响因素第26页
  3、从卫生政策制定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第26-27页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7-30页
  1、研究对象第27-28页
   (1)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第27页
   (2) 访谈对象的选择第27页
   (3) 调研地点的选择第27-28页
  2、研究方法第28-30页
   (1) 定量研究第28-29页
   (2) 定性研究第29-30页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0-33页
  1、社会角色理论第30-31页
   (1) 社会角色的相关内容第30-31页
   (2) 社会角色的扮演第31页
  2、社会认知理论第31-33页
   (1) 相互决定论——性健康行为的生态学模式第31-32页
   (2) 期望、自我效能——性健康信念模式第32页
   (3) 自我控制(调节)、强化——性健康的认知行为矫正/自我管理干预模式第32-33页
四、研究发现与分析第33-49页
 (一) 流动儿童性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38页
  1、流动儿童自身性知识不足使其无法满足性健康发展需要第33-34页
  2、艾滋病知识普及不到位导致流动儿童成为易感人群第34-36页
  3、流动儿童性知识获取途径不当导致其容易受不良性信息影响第36页
  4、学校性健康教育空白状态导致流动儿童错失学习良机第36-38页
 (二) 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分析第38-49页
  1、家庭教育缺失导致流动儿童性知识缺乏第39-42页
  2、亲子关系不良是造成流动儿童产生性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第42-49页
   (1) 流动儿童与社会角色冲突第45-46页
   (2) 流动儿童与社会角色中断第46页
   (3) 流动儿童与社会角色失败第46-47页
   (4) 流动儿童社会角色的失调对其性健康的影响第47-49页
五、对策与建议第49-53页
 (一)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维立体的性健康教育体系第49-52页
  1、加强学校性健康教育第49-50页
   (1)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适时性第49-50页
   (2)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适宜性第50页
  2、鼓励流动儿童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性健康教育第50-51页
   (1) 观念转变第50-51页
   (2) 普及知识第51页
  3、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流动儿童的性健康教育第51-52页
   (1) 加强社区的性健康教育第51-52页
   (2) 加强大众媒体的监督与管理第52页
 (二) 重视对性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第52-53页
附录一:生命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第53-57页
附录二:流动儿童性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教师问卷)第57-60页
附录三:流动妇女家庭教育调查问卷第60-63页
附录四:访谈记录第63-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中的职责研究
下一篇:农村贫困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影响因素研究--以唇腭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