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19页 |
(一) 研究的理论准备 | 第7-8页 |
(二) 中国学者对“仪式”理论的研究与拓展 | 第8-11页 |
(三) 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人类学家对丧葬仪式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 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对于丧葬仪式的研究 | 第12-14页 |
(五) 大沐浴花腰傣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大沐浴花腰傣丧葬文化的人文环境与背景 | 第19-24页 |
(一) 花腰傣历史概况 | 第19页 |
(二) 大沐浴村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 第19-20页 |
(三) 大沐浴花腰傣的灵魂观及其在丧葬仪式中的体现 | 第20-24页 |
二、丧葬文化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 第24-38页 |
(一) 丧葬文化的历史情况 | 第24-25页 |
(二) 在葬礼过程中起作用的村社组织 | 第25-26页 |
(三) 丧葬文化形式演变 | 第26-27页 |
(四) 个案研究 | 第27-38页 |
(五) 公共墓地 | 第38页 |
三、丧葬仪式过程的结构分析及符号的意义解释 | 第38-45页 |
(一) 从“通过仪式”、“阈限”、“交融”的理论视角来看花腰傣丧葬仪式 | 第38-41页 |
(二) 对“通过仪式”理论的反思 | 第41-42页 |
(三) 从符号象征的意义看丧葬祭品及“假尸” | 第42-45页 |
四、花腰傣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 | 第45-48页 |
(一) 情感宣泄与抚慰功能 | 第45页 |
(二) 社会教化功能 | 第45-46页 |
(三) 社会整合功能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一:送魂调 | 第52-59页 |
附录二:招魂调 | 第59-60页 |
附录三:送鬼调 | 第60-64页 |
附录四:照片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