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因素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问题的由来: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问题第8-15页
 第一节 时代背景:从前现代技术时期到现当代技术时期第8-10页
  一、前现代技术时期的相对和谐第8-9页
  二、现当代技术时期的重重危机第9-10页
 第二节 深层根源:技术的负效应与“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第10-15页
  一、技术的负效应为“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敲响警钟第10-13页
  二、“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是不可违背的第一律令第13页
  三、没有退路的选择第13-15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确定: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意识第15-22页
 第一节 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第15-19页
  一、责任概念的流变第15-16页
  二、约纳斯责任概念的新维度第16-18页
  三、现当代技术时期的责任第18-19页
 第二节 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第19-22页
  一、责任主体的不同探讨第19-20页
  二、公众是现当代技术时期责任主体之一第20页
  三、现当代技术时期的公众责任和公众责任意识第20-22页
第三章 理论分析: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成因第22-33页
 第一节 技术对公众责任意识的消解第22-26页
  一、技术引发道德危机,间接抑制责任意识加强第22-23页
  二、技术剥夺公众责任,直接促使责任意识流失第23-24页
  三、技术导致人的异化,颠覆了责任意识的承担基础第24-26页
 第二节 技术对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第26-29页
  一、技术改善责任环境与责任条件,促进责任意识提升第26-27页
  二、技术增强主体责任能力,促进责任意识提升第27页
  三、技术风险曲折提升公众责任意识第27-29页
 第三节 技术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9-33页
  一、技术效应的内因分析第29-31页
  二、技术效应的外因分析第31页
  三、物的因素是基础,人的因素是关键第31-33页
第四章 应用分析:公众责任意识的技术提升方式与途径第33-39页
 第一节 从技术系统看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方式第33-35页
  一、加强责任式技术,限制非责任式技术第33页
  二、加强技术的责任式应用,限制技术的非责任式应用第33-34页
  三、利用技术风险的刺激效应,加强技术预测与技术评估第34-35页
 第二节 具体途径:以公众技术参与为切入第35-37页
  一、公众技术参与的必要性分析第35-36页
  二、公众技术参与的可行性分析第36-37页
 第三节 统筹技术发展与责任意识的加强第37-39页
  一、公众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分析第37页
  二、公众责任意识也应有“度”第37-39页
第五章 技术与人文联盟共同提升公众责任意识第39-42页
 第一节 从社会大系统看公众责任意识的提升方式第39-41页
  一、加强制度建设第39-40页
  二、加强思想建设第40-41页
 第二节 人文的回归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伴教育项目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网络道德与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