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物债二分体系解读--以法律行为为切入点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物债二分体系的形成及其理论构成第12-26页
 第一节 物债二分体系的理论沿革——从罗马法到德国民法第12-20页
  一、罗马法中的对物之诉与对人之诉第12-15页
  二、从注释法学派、评注法学派到人文主义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的理论第15-17页
  三、潘德克顿学派以及物债二分体系的最终确立第17-20页
  四、本节小结第20页
 第二节 物债二分体系的理论构成第20-26页
  一、关于客体的区分第20-21页
  二、关于请求权和支配权的区分第21-22页
  三、关于相对权和绝对权的区分第22-23页
  四、关于契约自由原则和物权法定主义第23-24页
  五、关于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区分第24-25页
  六、本节小结——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区分是物债二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第25-26页
第二章 法律行为与物债二分的体系构成:意思表示下的物债二分——从交易过程的法律结构观察(以买卖为典型)第26-44页
 第一节 法律行为下对物债二分体系的思考进路第26-27页
 第二节 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的关系第27-33页
  一、对两个学者的典型定义的分析第27-28页
  二、历史分析第28-29页
  三、《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及相关学者的论述第29-30页
  四、关于无需意思表示的事实契约关系第30-32页
  五、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第32页
  六、本节小结第32-33页
 第三节 交易过程的法律结构——以买卖为典型第33-44页
  一、基本界定:负担行为(债权行为)与处分行为(物权行为)第33-35页
  二、交易过程的法律结构分析——以买卖为典型第35-43页
  三、本节小结第43页
  四、本章小结——意思表示下的物债二分第43-44页
第三章 体系规则的证成:债的原因主义与物权行为之创立、契约自由与物权法定主义第44-66页
 第一节 德国法下的债的原因主义理论第44-46页
 第二节 物权行为概念的创立——人的意思在物权领域的运用第46-54页
  一、关于所有权移转的方式——从罗马法中的交付到名义与形式理论第47-50页
  二、自然法关于意思表示的理论及其对萨维尼创设法律行为理论的影响第50-51页
  三、物权行为概念的创立第51-53页
  四、物权行为的抽象性质第53-54页
  五、本节小结第54页
  六、前两节小结——附:对原因含义的一点认识第54页
 第三节 契约自由第54-56页
 第四节 物权法定主义存废之争第56-66页
  一、现有物权法定主义的理由表述第57页
  二、对物权法定主义的责难第57-59页
  三、物权法定主义是物债二分体系的基石第59-64页
  四、本节小结——物权法定作为物债二分体系的基石第64页
  五、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8-71页
 一、著作类第68-70页
 二、论文类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家庭暴力民事责任
下一篇:对我国加入UPOV1991可行性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