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低聚木糖膜分离纯化和浓缩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低聚木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低聚木糖的组成、分子结构及应用 | 第10-11页 |
| ·低聚木糖的制备、分离纯化及浓缩方法 | 第11-14页 |
| ·膜分离技术在低聚木糖分离纯化和浓缩中的应用 | 第14-19页 |
| ·膜分离技术简介 | 第14-16页 |
| ·超滤在低聚木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纳滤在低聚木糖浓缩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1-23页 |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膜分离装置示意图 | 第23页 |
| ·主要测定方法 | 第23-30页 |
| ·料液主要成分的测定 | 第23-25页 |
| ·料液的性质表征 | 第25-30页 |
| 第三章 超滤分离纯化秸秆酶解液的工艺研究 | 第30-45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超滤膜过滤工艺的研究 | 第30-31页 |
| ·超滤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 ·膜清洗与膜通量恢复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 ·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主要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 ·超滤膜及膜组件的选择 | 第32-33页 |
| ·超滤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3-41页 |
| ·最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 ·膜清洗与膜通量恢复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超滤膜通量模型的建立 | 第45-58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秸秆酶解液超滤过程的控制 | 第46页 |
| ·超滤膜污染机理分析 | 第46页 |
| ·超滤分离机理 | 第46页 |
| ·超滤膜污染机理 | 第46页 |
| ·超滤膜通量模型 | 第46-57页 |
| ·超滤膜通量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 ·超滤膜通量模型的假设 | 第48-49页 |
| ·超滤膜通量模型的求解 | 第49-56页 |
| ·超滤膜通量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膜分离浓缩秸秆低聚木糖液的工艺研究 | 第58-75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膜分离浓缩工艺的研究 | 第58-60页 |
| ·纳滤和反渗透浓缩法的选择 | 第58-59页 |
| ·纳滤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 ·膜清洗与膜通量恢复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3页 |
| ·纳滤和反渗透浓缩法的选择 | 第60-63页 |
| ·纳滤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63-71页 |
| ·最优化设计 | 第71-72页 |
| ·膜清洗与膜通量恢复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纳滤膜通量模型的建立 | 第75-81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低聚木糖稀溶液纳滤过程的控制 | 第75页 |
| ·纳滤分离机理与模型 | 第75-76页 |
| ·纳滤分离机理 | 第75页 |
| ·纳滤分离模型 | 第75-76页 |
| ·纳滤膜通量模型 | 第76-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