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业协会的行政法规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现代行业协会的特征和作用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行业协会的概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的特征 | 第14-17页 |
一、非政府性 | 第14-15页 |
二、自治性 | 第15页 |
三、中介性 | 第15-16页 |
四、非营利性 | 第16页 |
五、特殊公益性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社会作用 | 第17-21页 |
一、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效的有效手段 | 第17-19页 |
二、满足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的需要 | 第19页 |
三、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路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路径 | 第21-23页 |
一、“自上而下”模式 | 第22页 |
二、“市场内生”模式 | 第22页 |
三、“中间”模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一、官方色彩太浓、民间性不足 | 第24页 |
二、人员配备上的“行政官僚化” | 第24页 |
三、企业会员上的“代表性不足” | 第24-25页 |
四、资源不充足、功能不健全 | 第25-26页 |
五、内部管理混乱,会员权利缺乏有效救济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行政法规制行业协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8-35页 |
第一节 行政法规制行业协会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一、行业协会行使一部分公共管理权力 | 第28-29页 |
二、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特殊路径 | 第29-30页 |
三、保护行业协会成员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行政法规制行业协会的可行性 | 第31-35页 |
一、行政法规制行业协会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二、行政法规制行业协会的社会基础 | 第32-33页 |
三、行政法规制行业协会法律上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行政法对行业协会的规范与调整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我国有关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定 | 第35-36页 |
一、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 | 第35页 |
二、行业协会的法律性质 | 第35-36页 |
三、行业协会的诉讼地位 | 第36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在行政法上的地位 | 第36-37页 |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管理权力 | 第37-39页 |
一、通过法律授权 | 第37-38页 |
二、通过政府委托 | 第38页 |
三、会员契约授予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行政法对行业协会的规范 | 第39-45页 |
一、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39-42页 |
二、规范行业协会与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