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7-23页 |
| 1.测谎研究概述 | 第7-21页 |
| ·测谎的历史 | 第8-12页 |
| ·早期测谎技术 | 第8-9页 |
| ·近代测谎技术 | 第9-10页 |
| ·现代测谎技术 | 第10-11页 |
| ·测谎技术的新进展 | 第11-12页 |
| ·传统测谎技术常用的指标 | 第12-14页 |
| ·皮肤电反应(electrodermal) | 第12-13页 |
| ·呼吸(respiratory) | 第13页 |
|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 第13-14页 |
| ·测谎模式的发展 | 第14-21页 |
| ·相关—无关问题检测(Relevant-Irrelevant tests,R/I) | 第14页 |
| ·控制问题检测(CQT) | 第14-15页 |
| ·犯罪知识检测(GKT) | 第15-16页 |
| ·GKT相比CQT的合理之处 | 第16-19页 |
| ·GKT的不足 | 第19-20页 |
| ·GKT模式的改进研究 | 第20-21页 |
| 2 本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1-23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3-46页 |
| 1.实验一 GMT1测谎模式的有效性检验及改进 | 第23-38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GMT2对GMT1的改进: | 第24-25页 |
| ·模拟犯罪情景设置 | 第25-27页 |
| ·实验假设 | 第27页 |
| ·被试 | 第27页 |
|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 ·实验程序 | 第27-28页 |
| ·数据采集和判定标准:(Lykken计分) | 第28-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性别差异统计分析 | 第29页 |
| ·测谎模式有效性的统计分析 | 第29-32页 |
| ·不同测谎模式对角色判别率的影响 | 第32页 |
| ·讨论 | 第32-37页 |
| ·对实验设计认知原理的探讨 | 第32-35页 |
| ·性别对于认知假设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模式角色判定准确性的讨论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2.实验二 GMT1、GMT2两种模式的有效性检验 | 第38-46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第三部分 总结性讨论 | 第46-51页 |
| 1.GMT模式测谎成分的探讨 | 第46-51页 |
| ·定向反应认知原理的探讨 | 第46-47页 |
| ·GMT测谎准确率的探讨 | 第47-48页 |
| ·本实验的不足 | 第48-51页 |
| ·实验情景与实际情景测谎的差别 | 第48-49页 |
| ·GMT设置问题的困难 | 第49-51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和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A 指导语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