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党报的“亲民”探索--以《杭州日报》“倾听·沟通”版为例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0页 |
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研究目的和方法简述 | 第10页 |
·背景分析:强调编读互动的原因 | 第10-12页 |
·现状梳理:编读互动的展开 | 第12-13页 |
·《杭州日报》“倾听·沟通”版版面概述 | 第13-16页 |
2 内容分析:话语主体视角 | 第16-29页 |
·采编——沟通什么? | 第16-22页 |
·新闻产品 | 第16-19页 |
·报社动向 | 第19-21页 |
·功能分析 | 第21-22页 |
·读者——表达什么? | 第22-26页 |
·读者的业务建议 | 第22-24页 |
·读者言论 | 第24-25页 |
·功能分析 | 第25-26页 |
·编读往来:如何展开? | 第26-29页 |
·“往来”的内容呼应 | 第26-27页 |
·“编读往来”的形式感 | 第27-29页 |
3 内容分析:版面议程视角 | 第29-39页 |
·新闻议程 | 第29-33页 |
·其它设置 | 第33-39页 |
·新栏目推介 | 第33-36页 |
·对已有栏目的持续关注 | 第36-39页 |
4 “倾听·沟通”的形式 | 第39-50页 |
·话语方式 | 第39-41页 |
·视觉元素 | 第41-50页 |
·版式 | 第41-47页 |
·固定元素 | 第47-50页 |
5 小结:“倾听·沟通”的编辑理念 | 第50-53页 |
·“倾听·沟通”的表现元素 | 第50-51页 |
·“倾听·沟通”的效果 | 第51-53页 |
6 结论:“倾听·沟通”的实践经验和意义 | 第53-57页 |
·“倾听·沟通”如何进行 | 第53-55页 |
·“倾听沟通”的意义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