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心脉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一、溯源 | 第9-12页 |
(一) 临床症状 | 第9-10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三) 治法方药 | 第11-12页 |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一) 中医诊疗进展 | 第12-21页 |
(二) 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临床研究 | 第28-40页 |
一、病例选择标准 | 第28-31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28-30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30-31页 |
二、观察和治疗方法 | 第31-32页 |
(一) 试验的分组方法 | 第31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31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31-32页 |
三、临床资料 | 第32-34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32页 |
(二) 性别分布 | 第32-33页 |
(三) 年龄分布 | 第33页 |
(四) 工作性质 | 第33页 |
(五) 病程 | 第33-34页 |
(六) 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分布 | 第34页 |
(七) 症状分布 | 第34页 |
四、疗效评定标准 | 第34-35页 |
五、安全性评价 | 第35页 |
六、统计方法 | 第35页 |
七、研究结果 | 第35-40页 |
(一)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 第35-36页 |
(二) 对HR及dECG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三) 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 第38-39页 |
(四)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50页 |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病因病机讨论 | 第40-42页 |
二、复心脉方药讨论 | 第42-47页 |
三、临床疗效分析 | 第47-50页 |
(一) 症状疗效 | 第47-48页 |
(二) 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 第48页 |
(三) 对血脂的影响 | 第48-49页 |
(四) 不良反应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