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无机絮凝剂 | 第10-11页 |
| ·有机絮凝剂 | 第11页 |
| ·生物絮凝剂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生物絮凝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 ·多糖的研究 | 第16-21页 |
|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7-18页 |
| ·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18-19页 |
|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多糖中的单糖组分分析 | 第19页 |
| ·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课题来源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 ·菌株 | 第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 ·灭菌方法 | 第24-26页 |
| ·絮凝菌的保藏 | 第26页 |
|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 ·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 | 第27-2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8-35页 |
| ·絮凝菌生长的测定 | 第28-29页 |
| ·絮凝率的测定 | 第29页 |
| ·絮凝活性成分的分布 | 第29-30页 |
| ·絮凝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 第30页 |
| ·生物絮凝剂发酵过程监测 | 第30-32页 |
| ·絮凝活性成分的纯度鉴定 | 第32页 |
| ·絮凝活性成分的分子量测定 | 第32页 |
| ·絮凝活性成分的组成分析 | 第32-34页 |
| ·絮凝活性成分的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第3章 絮凝菌F_2批式发酵的参数分析及动力学特征 | 第35-64页 |
| ·絮凝菌F_2 的复壮 | 第35-43页 |
| ·菌种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 第35-37页 |
| ·絮凝菌F_2 的复壮 | 第37-40页 |
| ·絮凝菌F_2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43页 |
| ·絮凝菌F_2 批式发酵过程的参数分析 | 第43-54页 |
| ·溶解氧(DO) | 第43-44页 |
| ·pH值 | 第44-45页 |
| ·菌体干重 | 第45-47页 |
| ·多糖 | 第47页 |
| ·絮凝率 | 第47-48页 |
| ·蛋白质 | 第48-50页 |
| ·葡萄糖 | 第50页 |
| ·总氮(TN) | 第50-52页 |
| ·总磷(TP) | 第52-53页 |
| ·絮凝菌F_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53-54页 |
| ·絮凝菌F_2 的发酵动力学 | 第54-63页 |
| ·絮凝菌F_2 的菌体生长动力学 | 第56-58页 |
| ·絮凝菌F_2 发酵合成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 | 第58-60页 |
| ·絮凝菌F_2 发酵的基质消耗动力学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4章 絮凝菌F_2产生物絮凝剂的分离纯化 | 第64-84页 |
| ·生物絮凝剂的理化特征 | 第64-66页 |
| ·生物絮凝剂在发酵液中的分布 | 第64-65页 |
| ·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 | 第65-66页 |
| ·生物絮凝剂的pH稳定性 | 第66页 |
| ·生物絮凝剂的分离提取 | 第66-70页 |
| ·生物絮凝剂的分离提取 | 第66-68页 |
| ·分离前后生物絮凝剂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68-69页 |
| ·分离前后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比较 | 第69-70页 |
| ·生物絮凝剂的纯化 | 第70-80页 |
|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 | 第70-76页 |
| ·离子交换层析条件的优化 | 第76-80页 |
| ·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的纯度鉴定 | 第80-83页 |
| ·纯化后的生物絮凝剂 | 第80-81页 |
| ·纯化后生物絮凝剂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81页 |
| ·纯化前后生物絮凝剂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5章 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组成及结构解析 | 第84-100页 |
| ·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的分子量测定 | 第84-86页 |
| ·生物絮凝剂活性成分的组成分析 | 第86-92页 |
| ·薄层色谱法初步判定活性成分组成 | 第86-87页 |
| ·气相色谱法分析判定活性成分组成 | 第87-89页 |
| ·气相-质谱法判定活性成分组成 | 第89-92页 |
| ·生物絮凝剂纯品的结构分析 | 第92-98页 |
| ·红外光谱法分析活性成分结构 | 第92-95页 |
| ·核磁共振法分析活性成分结构 | 第95-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 结论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09-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