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3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文献回顾 | 第18-2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25-27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写作难点 | 第29-30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 第29页 |
| ·写作难点 | 第29-30页 |
| 第2章 政治伦理基础理论概述 | 第30-54页 |
| ·政治伦理的内涵与本质 | 第30-35页 |
| ·政治伦理的内涵 | 第30-33页 |
| ·政治伦理的本质 | 第33-35页 |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 第35-42页 |
| ·无产阶级的伦理关怀 | 第36-39页 |
| ·政治权益的道德评价 | 第39-40页 |
| ·政治制度的正义评判 | 第40-42页 |
|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政治伦理思想 | 第42-47页 |
| ·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 | 第42-43页 |
| ·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 | 第43-44页 |
| ·江泽民政治伦理思想 | 第44-45页 |
| ·胡锦涛政治伦理思想 | 第45-47页 |
| ·井冈山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发展 | 第47-54页 |
| ·井冈山精神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精髓 | 第47-49页 |
| ·井冈山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实践演进 | 第49-54页 |
| 第3章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与基本内涵 | 第54-83页 |
|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 | 第54-69页 |
| ·时代背景 | 第55-58页 |
| ·地理条件 | 第58-60页 |
| ·人文因素 | 第60-64页 |
| ·思想基础 | 第64-69页 |
|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与基本特征 | 第69-83页 |
|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 | 第69-74页 |
| ·坚定信念、矢志不移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 第74-76页 |
|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 第76-79页 |
|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是井冈山精神的要义 | 第79-80页 |
|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 第80-83页 |
| 第4章 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定位 | 第83-101页 |
| ·井冈山精神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范畴 | 第83-90页 |
| ·马克思主义政治主体伦理指引下的井冈山精神 | 第83-85页 |
| ·马克思主义政治关系伦理引导下的井冈山精神 | 第85-88页 |
| ·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伦理指导下的井冈山精神 | 第88-90页 |
| ·井冈山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范畴 | 第90-95页 |
| ·井冈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第90-92页 |
| ·井冈山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92-93页 |
| ·井冈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 第93-95页 |
| ·井冈山精神属于中华民族政治伦理范畴 | 第95-101页 |
| ·井冈山精神秉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 | 第96-97页 |
| ·井冈山精神延续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 第97-99页 |
| ·井冈山精神张扬了中华民族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 第99-101页 |
| 第5章 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构成 | 第101-118页 |
| ·井冈山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意识 | 第101-107页 |
|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第101-104页 |
| ·爱国主义道德情感 | 第104-105页 |
| ·艰苦奋斗创业精神 | 第105-107页 |
| ·井冈山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原则 | 第107-112页 |
| ·平等原则 | 第107-109页 |
| ·民主原则 | 第109-110页 |
| ·为民原则 | 第110-111页 |
| ·"党的领导"原则 | 第111-112页 |
| ·井冈山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规范 | 第112-118页 |
|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 第112-113页 |
| ·敬业敬职、忠诚奉献 | 第113-114页 |
| ·清正廉洁、大公无私 | 第114-115页 |
|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 第115-116页 |
| ·遵纪守法,率先垂范 | 第116-118页 |
| 第6章 井冈山精神对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的作用 | 第118-129页 |
| ·井冈山精神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 第118-122页 |
| ·利用井冈山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向 | 第118-120页 |
| ·利用井冈山精神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 | 第120-121页 |
| ·利用井冈山精神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环境 | 第121-122页 |
| ·井冈山精神有益于政治体制改革伦理的确立 | 第122-124页 |
| ·井冈山精神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价值导向 | 第123页 |
| ·井冈山精神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道义支撑 | 第123-124页 |
| ·井冈山精神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道德动力 | 第124页 |
| ·井冈山精神有益于党的执政理念的合理化发展 | 第124-127页 |
| ·井冈山精神孕育了"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 第125-126页 |
| ·井冈山精神传递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 第126-127页 |
| ·井冈山精神有益于我国行政伦理失范治理 | 第127-129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确立先进的行政伦理道德标准 | 第127-128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建立健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 | 第128-129页 |
| 第7章 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 | 第129-139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 第129-130页 |
| ·满足增强党员干部自身修养的需要 | 第129页 |
| ·符合提高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 第129页 |
| ·回应党的执政合法性面临的挑战 | 第129-130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130-135页 |
| ·井冈山精神的存续要坚持时代化 | 第130-131页 |
| ·井冈山精神的利用要坚持实践化 | 第131-134页 |
| ·井冈山精神的宣传推广要坚持大众化 | 第134-135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新时期政治伦理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135-139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塑造新型政治伦理价值理念 | 第135-136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完善不合理的政治伦理制度规范 | 第136-137页 |
| ·弘扬井冈山精神,规范不良政治伦理主体行为 | 第137-139页 |
|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139-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2-1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