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外国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简要评论 | 第15-16页 |
第2章 资产减值及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6-28页 |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 第21-23页 |
·盈余管理存在的利弊 | 第23-25页 |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持久博弈关系 | 第25-28页 |
·资产减值准备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 | 第26-27页 |
·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和完善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28-40页 |
·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 第28-31页 |
·避亏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8-29页 |
·巨亏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9页 |
·扭亏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29-30页 |
·盈利公司的行为表现 | 第30页 |
·配股 | 第30-31页 |
·新资产减值准则与旧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 第31-35页 |
·新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概念 | 第31-32页 |
·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且适用范围更加准确 | 第32-33页 |
·在减值迹象认定时间上,新准则更加明确 | 第33页 |
·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法 | 第33-34页 |
·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科目的设置 | 第34页 |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得转回 | 第34-35页 |
·新资产减值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第35-40页 |
·会计制度内所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会计制度外所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0-49页 |
·盈利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收益平滑的实证研究 | 第40-45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的选取 | 第40-41页 |
·检验方法 | 第41-42页 |
·实证结果 | 第42-43页 |
·收益平滑方式研究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页 |
·新准则的提出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 第45-49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5-46页 |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资产减值总体提取情况的统计性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 第49-54页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研究建议 | 第50-52页 |
·完善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条件 | 第50-51页 |
·完善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外部条件 | 第51-52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摘要 | 第59-61页 |
ABSTRACT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