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客运专线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前言第9-10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概况和应用第10-14页
     ·桩—网复合地基概况第10-11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应用第11-14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第14-20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现状第14-16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数值研究现状第16-18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现状第18-19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总结第19-20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第20-22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0-2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2页
第二章 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分析第22-41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定义和性状第22-27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定义第22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组成第22-23页
     ·桩—网复合地基中网的的含义与性状第23-24页
     ·桩—网复合地基中桩的的含义与性状第24-27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协同作用机理第27-30页
     ·荷载传递机理第27-28页
     ·土拱效应第28-29页
     ·张拉薄膜效应第29-30页
     ·应力集中效应第30页
   ·桩土应力比的分析与计算第30-37页
     ·荷载的传递与分配第30-35页
     ·土工格栅拉力计算第35-37页
     ·桩土应力比计算第37页
   ·影响桩土应力比的因素分析第37-40页
     ·填筑高度的影响第38页
     ·桩径的影响第38页
     ·桩间距的影响第38-39页
     ·填料内摩擦角的影响第39-40页
     ·桩土沉降差的影响第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概况第41-57页
   ·概述第41页
   ·工程概况第41-44页
     ·概述第41-42页
     ·试验段工程地质状况第42-43页
     ·试验段设计概况第43-44页
   ·施工情况介绍第44-46页
     ·施工方法第44页
     ·施工材料第44-45页
     ·路基填筑情况第45-46页
   ·测试方案第46-56页
     ·测试项目及元件选用第46-47页
     ·测试元件的布设与埋设第47-55页
     ·数据采集与观测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现场监测结果及分析第57-73页
   ·概述第57页
   ·桩、土应力第57-64页
     ·桩、土应力分析第57-61页
     ·桩土应力比分析第61-64页
   ·土工格栅应变分析第64-65页
     ·土工格栅应变变化规律第64-65页
     ·土工格栅应变横向分布规律第65页
   ·孔隙水压力分析第65-66页
   ·复合地基变形分析第66-69页
     ·桩、土变形分析第66-68页
     ·CFG桩桩身应变分析第68-69页
     ·CFG桩和地基土变形综合分析第69页
   ·地基水平位移分析第69-71页
   ·路基沉降分析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桩—网复合地基数值模拟分析第73-88页
   ·概述第73页
   ·FLAC程序介绍第73-74页
     ·FLAC简介第73-74页
     ·FLAC基本原理第74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4-76页
     ·计算选用模型第74-75页
     ·基本模型及计算参数第75-76页
   ·复合地基内力与变形规律第76-80页
     ·沉降及地基水平位移第76-78页
     ·复合地基变形第78页
     ·桩土应力第78-79页
     ·土工格栅变形第79-80页
   ·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0-87页
     ·桩长的影响第81-83页
     ·桩间距的影响第83-85页
     ·桩径的影响第85-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桩—网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第88-104页
   ·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第88-96页
     ·双曲线法第88-89页
     ·指数曲线法第89-90页
     ·泊松曲线法第90-93页
     ·星野法第93-94页
     ·Asaoka法第94-96页
   ·桩—网复合地基沉降预测第96-103页
     ·不等时距序列的等时距转换第96-97页
     ·基于单点沉降计测试数据预测第97-99页
     ·基于沉降板测试数据预测第99-101页
     ·工后沉降分析第101-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4-10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04-105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盾构掘进机切刀切削软岩和土壤受力模型研究及实验验证
下一篇: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