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相关理论及实践发展研究 | 第16-1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 第18-22页 |
·本文应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结构框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北京市住宅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2-39页 |
·北京市住宅特征分析 | 第22-28页 |
·北京市住宅类型特点 | 第22-25页 |
·住区更新需求差异明显 | 第25-28页 |
·新旧住宅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反差 | 第28页 |
·北京市中心城旧住区居民特征分析 | 第28-33页 |
·居民居住拥挤 | 第28-31页 |
·居民构成结构调整 | 第31-32页 |
·中心城区呈现老龄化特征 | 第32-33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的难点和问题 | 第33-39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的难点 | 第33-36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历程剖析 | 第39-48页 |
·北京中心城改造更新的历史阶段 | 第39-40页 |
·建国初期至1990年北京旧城改造的回顾 | 第40-41页 |
·1990年之后北京中心城改造更新的简单回顾 | 第41-43页 |
·危改历程 | 第41-42页 |
·十年改造的简单总结 | 第42-43页 |
·本世纪以来的危改进展 | 第43-44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趋势展望 | 第44-48页 |
第四章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的实证研究 | 第48-71页 |
·金鱼池小区—“房改带危改”改造的成功案例 | 第48-54页 |
·项目更新前的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项目实施情况 | 第49-51页 |
·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 第51-52页 |
·金鱼池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 第52-54页 |
·菊儿胡同改造—有机更新的成功案例 | 第54-59页 |
·项目更新前的基本情况 | 第54-55页 |
·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55-57页 |
·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 第57页 |
·项目现状调研 | 第57-58页 |
·菊儿胡同改造的借鉴意义 | 第58-59页 |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旧住区试点改造—有争议的改造更新案例 | 第59-65页 |
·项目更新前的基本情况 | 第60-61页 |
·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61-63页 |
·项目现状调研 | 第63-64页 |
·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 第64页 |
·南池子试点改造工程的借鉴意义 | 第64-65页 |
·北河沿大街旧楼房改造—平改坡综合改善更新模式 | 第65-67页 |
·项目更新前的基本情况 | 第65-66页 |
·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 第66页 |
·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 第66-67页 |
·项目现状调研 | 第67页 |
·借鉴意义 | 第67页 |
·其他的旧住区改造更新模式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北京市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模式 | 第71-81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的发展定位 | 第71-72页 |
·运作方式定位 | 第71页 |
·小规模综合改善更新模式定位 | 第71-72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模式的体系构架 | 第72-79页 |
·房改带危改模式 | 第72-73页 |
·循环式有机更新模式 | 第73-74页 |
·居民自主更新模式 | 第74-75页 |
·“平改坡”综合改善型更新模式 | 第75-77页 |
·北京旧住区改造更新体系结构 | 第77-79页 |
·北京中心城旧住区改造更新的发展策略 | 第79-81页 |
·推广小规模综合改善更新模式 | 第79页 |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政策 | 第79页 |
·维护使用权住房 | 第79-80页 |
·建立为居民住房更新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学习期间参加的项目与课题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