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缩写符号列表第14-15页
前言第15-25页
 1 有机肥及其利用第15-17页
 2 秸秆还田第17-21页
   ·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第17-18页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8页
   ·秸秆还田对土壤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第18-19页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9-20页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0-21页
 3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第21-24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22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22-23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23-24页
 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一章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模式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第25-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试验地点和材料第25-26页
   ·试验设计与试验管理第26-27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7-29页
     ·田间茎蘖动态第27-28页
     ·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第28页
     ·叶片SPAD值第28页
     ·干物质积累第28页
     ·根系伤流量第28页
     ·幼苗期最大根长第28页
     ·测产与考种第28-29页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42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茎蘖动态变化的影响第29-30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扬花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30-31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叶片SPAD的影响第31-34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4-36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伤流量的影响第36-37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幼苗最大根长的影响第37-38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第38-42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38-40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以及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第40-42页
 3 讨论第42-45页
第二章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及氮肥管理模式对双季晚稻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45-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试验材料与地点第45页
   ·试验设计与试验管理第45-46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6页
     ·植株组织氮积累量第46页
     ·植株组织磷积累量第46页
     ·植株组织钾积累量第46页
     ·氮素利用率第46页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4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肥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46-52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肥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第46-48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第48-49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第49-50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肥回收利用率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肥生理利用率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磷素积累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钾素积累的影响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6页
第三章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56-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试验地点与试验材料第57页
   ·试验设计与试验管理第57页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第57-58页
     ·田间茎蘖动态第57-58页
     ·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第58页
     ·叶片SPAD值第58页
     ·干物质积累第58页
     ·根系伤流量第58页
     ·主茎顶三叶长、宽及面积第58页
     ·测产与考种第58页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74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田间茎蘖动态的影响第58-59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59-62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第62-63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根系伤流量的影响第63-64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64-66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主茎顶三叶的影响第66-70页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第70-74页
 3 讨论第74-76页
第四章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双季稻氮肥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76-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页
   ·试验材料与地点第77页
   ·试验设计与试验管理第77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77页
     ·植株组织氮积累量第77页
     ·植株组织磷积累量第77页
     ·植株组织钾积累量第77页
     ·氮素利用率第77页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氮素积累的影响第77-78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第78-79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第79-80页
 3 讨论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语第82-86页
 1 研究小结第82-83页
   ·稻草还田和免耕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82页
   ·稻草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82页
   ·SSNM和FFP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82-83页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及氮肥管理方式组合的效应第83页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83页
 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83-84页
   ·试验设计和思路的创新第83-84页
   ·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和试验研究紧密结合第84页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第84-86页
   ·存在问题第84页
     ·有机肥施用对增强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深层次原因的研究不够第84页
     ·稻草还田只对晚稻进行了研究第84页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水稻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不透彻第84页
     ·有机肥施用对水稻负面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第84页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第84-86页
     ·进一步研究有机肥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第84页
     ·补充有机肥施用对水稻周年生产的研究第84-85页
     ·探明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措施第85页
     ·深入研究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蓝型油菜S45AB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表达谱的研究
下一篇:影响水稻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26抗性发挥的遗传背景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