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引言 | 第11-20页 |
| ·秸秆的组成和其特有的性质 | 第11页 |
| ·目前我国对秸秆的利用情况 | 第11-13页 |
| ·秸秆的饲料化 | 第12页 |
| ·秸秆作为工业原料 | 第12页 |
| ·秸秆还田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秸秆的能源化 | 第13页 |
| ·秸秆预处理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 ·物理预处理 | 第13-15页 |
| ·化学预处理 | 第15-16页 |
| ·生物法预处理 | 第16-17页 |
| ·厌氧消化的原理 | 第17-18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2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和酶解产糖的影响 | 第20-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材料 | 第20-22页 |
| ·方法 | 第22-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NaOH 浓度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24-27页 |
| ·水浴加热时间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27-29页 |
| ·水浴温度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29-32页 |
|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 ·本章小节 | 第33-35页 |
| 3 超声波和稀碱法联合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35-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超声波和稀碱法联合预处理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36-38页 |
| ·联合预处理的产气效果与稀碱法预处理进行比较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和酶解产糖的影响 | 第39-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材料 | 第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 ·NaOH 浓度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水浴加热时间对玉米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水浴温度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7-49页 |
|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 5 超声波和稀碱法联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50-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材料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 ·超声波和稀碱法联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联合预处理的产气效果与稀碱法预处理进行比较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特色与特点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