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1 染色体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 ·染色体类型 | 第9-10页 |
|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 ·染色体行为 | 第10-12页 |
| ·减数分裂 | 第10-11页 |
| ·有丝分裂 | 第11-12页 |
| 2 实验材料及制片技术 | 第12-1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2页 |
| ·制片技术 | 第12页 |
| ·染色体分带技术 | 第12-13页 |
| ·染色体分带技术在昆虫学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 3 昆虫染色体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4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2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 ·供试昆虫 | 第20页 |
|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0-21页 |
| ·仪器 | 第20-21页 |
| ·设备 | 第21页 |
| ·试剂 | 第21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天牛幼虫神经节的染色体玻片标本制备 | 第21-22页 |
| ·前处理 | 第21页 |
| ·虫体解剖 | 第21页 |
| ·标本制备 | 第21-22页 |
| ·松墨天牛蛹的精巢(卵巢)、神经节、唾腺染色体制备 | 第22页 |
| ·前处理 | 第22页 |
| ·虫体解剖 | 第22页 |
| ·标本制备 | 第22页 |
| ·天牛成虫精巢(卵巢)、神经节、唾腺染色体玻片标本制备 | 第22-23页 |
| ·前处理 | 第22-23页 |
| ·虫体解剖 | 第23页 |
| ·标本制备 | 第23页 |
| ·天牛卵(胚胎)染色体玻片标本制备 | 第23-24页 |
| ·前处理 | 第23页 |
| ·胚胎分离 | 第23页 |
| ·标本制备 | 第23-24页 |
| ·C-带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 第24-25页 |
| ·染色体核型分析项目 | 第25-26页 |
| ·染色体 C-带带型分析 | 第26页 |
| 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7-45页 |
| 1 处理条件的优选 | 第27-28页 |
| 2 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 | 第28-43页 |
| ·松墨天牛 | 第28-34页 |
| ·最佳材料的选取 | 第28-30页 |
| ·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图 | 第30-32页 |
| ·松墨天牛染色体测量结果 | 第32-33页 |
| ·松墨天牛染色体形态描述 | 第33-34页 |
| ·光肩星天牛 | 第34-38页 |
| ·最佳材料的选取 | 第34页 |
| ·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图 | 第34-37页 |
| ·光肩星天牛染色体测量结果 | 第37-38页 |
| ·光肩星天牛染色体形态描述 | 第38页 |
| ·桑天牛 | 第38-43页 |
| ·最佳材料的选取 | 第38-39页 |
| ·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图 | 第39-41页 |
| ·桑天牛染色体测量结果 | 第41-42页 |
| ·桑天牛染色体形态描述 | 第42-43页 |
| 3 染色体 C-带带型 | 第43页 |
| 4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桑天牛胚胎期核酸含量变化与核型研究取材的关系 | 第45-5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总核酸含量 | 第46-47页 |
| ·胚胎RNA、DNA 含量 | 第47-48页 |
| 4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图版Ⅰ 松墨天牛染色体有丝分裂 | 第57-58页 |
| 图版Ⅱ 松墨天牛染色体减数分裂 | 第58-59页 |
| 图版Ⅲ 松墨天牛染色体丝球期 | 第59-60页 |
| 图版Ⅳ 光肩星天牛染色体丝球期 | 第60-61页 |
| 图版Ⅴ 桑天牛染色体有丝分裂 | 第61-62页 |
| 图版Ⅵ 松墨天牛染色体C 带带型 | 第62-63页 |
| 图版Ⅶ 桑天牛不同日龄卵内胚胎 | 第63-66页 |
| 图版Ⅷ 松墨天牛各虫态及器官 | 第66-68页 |
| 详细摘要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