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铁路车辆发展历史与趋势 | 第9页 |
·我国铁路车辆技术发展 | 第9-12页 |
·我国货运车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我国高速列车的发展 | 第10-12页 |
·车桥系统振动的根源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机车的建模以及相关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14-28页 |
·建立机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14-16页 |
·建立机车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4页 |
·机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14-16页 |
·空间模型的优点 | 第16页 |
·建立机车的动力学方程 | 第16-22页 |
·机车模型的总动能 | 第17页 |
·机车模型的总势能 | 第17-19页 |
·机车模型的阻尼耗散能 | 第19-22页 |
·Lagrange 方程 | 第22页 |
·机车车辆的车体、转向架、轮对运动方程 | 第22-24页 |
·车体动力学方程 | 第22-23页 |
·转向架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 第23-24页 |
·轮对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 第24页 |
·车辆运动方程的矩阵形式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货车与高速列车的建模及相关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8-36页 |
·中央悬挂货运列车 | 第28-30页 |
·中央悬挂货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28-29页 |
·车体、转向架、轮对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轴箱悬挂货运列车 | 第30-31页 |
·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车体、转向架、轮对运动方程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铁路车辆编组与车桥耦合的介绍 | 第36-50页 |
·铁路车辆的编组形式 | 第36页 |
·单双线通车程序的介绍 | 第36-38页 |
·程序功能介绍 | 第37页 |
·需要用户输入的量 | 第37页 |
·单双线通车车辆程序的程序结构 | 第37-38页 |
·程序的调用关系与使用方法 | 第38-41页 |
·单线通车 | 第38-39页 |
·双线通车 | 第39-41页 |
·双线双通程序的输出 | 第41页 |
·单双线通车程序的程序框图 | 第41-43页 |
·桥梁有限元模型 | 第43-46页 |
·桥梁结构的单元划分 | 第43-44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44-45页 |
·单元质量矩阵 | 第45页 |
·单元阻尼矩阵 | 第45页 |
·等效节点力 | 第45-46页 |
·轨道不平顺 | 第46-47页 |
·车—桥系统耦合关系 | 第47-49页 |
·车—桥几何耦合关系 | 第47-48页 |
·车—桥力学耦合关系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车桥耦合振动方程组的求解 | 第50-55页 |
·车桥耦合系统求解的数值积分方法 | 第50-52页 |
·振动方程中系数矩阵的带宽优化 | 第52-54页 |
·二维等带宽存储 | 第52-54页 |
·整体程序的介绍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车辆振动响应分析 | 第55-64页 |
·高速列车过桥的振动响应 | 第55-58页 |
·速度对高速列车振动的影响 | 第58-60页 |
·随机不平顺对高速列车振动的影响 | 第60-61页 |
·双线通车对高速列车振动的影响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