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海洋有益菌JG1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36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有益菌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第13-15页
   ·有益菌概念的演变第13-14页
   ·有益菌的研究范围第14-15页
 3 有益菌的筛选方法第15-17页
   ·筛选潜在有益菌的原则第15-16页
   ·有益菌筛选的主要方法第16-17页
     ·体外拮抗试验第16-17页
     ·致病性检验第17页
     ·体内试验第17页
 4 有益菌的作用机理第17-20页
   ·竞争性地排斥病原菌第18-19页
   ·提供营养物质或分泌消化酶第19页
   ·调节养殖水体环境第19页
   ·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应答第19页
   ·抗病毒作用第19-20页
 5 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有益菌第20-26页
   ·近年来发现的有抑菌活性的海洋有益菌种类第20-22页
   ·假交替单胞菌属第22-24页
     ·假交替单胞菌概述第22-23页
     ·假交替单胞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第23-24页
   ·海洋细菌素的研究概况第24-26页
 6 有益菌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第26-29页
   ·有益菌的使用方法第26页
   ·有益菌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第26-29页
 7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海洋有益菌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第36-54页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第37-39页
   ·实验菌株第37-38页
     ·待测菌株JG1第37页
     ·其他三株海洋有益菌第37页
     ·病原指示菌株第37-38页
   ·培养基第38页
   ·主要仪器第38页
   ·其他第38-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海洋有益菌抑菌谱的测定第39页
   ·菌株JG1 的致病性检验第39页
   ·菌株JG1 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39页
   ·菌株 JG1 的 16SrDNA 鉴定第39-42页
     ·模板DNA 提取第39-40页
     ·PCR 扩增 16SrDNA第40页
     ·16SrDNA 的检测第40-41页
     ·16SrDNA 的纯化第41页
     ·16SrDNA 基因与载体连接第41页
     ·质粒的转化第41-42页
     ·质粒的提取第42页
     ·双酶切法对质粒进行鉴定第42页
     ·16S rDNA 序列的测定、分析及同源性比对第42页
 3. 实验结果第42-49页
   ·海洋有益菌株的抑菌谱第42-44页
   ·海洋有益菌JG1 的致病性检验第44-45页
   ·菌株JG1 的生理生化特征第45-46页
   ·菌株 JG1 的 16S rDNA 鉴定结果第46-49页
 4. 讨论第49-51页
   ·具有抑菌效果的海洋有益菌第49-50页
   ·菌株JG1 的分类学地位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三章 海洋有益菌JG1 抑菌活性物质的第54-77页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第55-57页
   ·实验菌株第55页
   ·培养基及试剂第55-56页
   ·主要仪器第56-57页
 2. 实验方法第57-61页
   ·有机试剂萃取法分析抑菌活性物质第57页
   ·胞外产物的制备第57-58页
   ·细胞内容物的制备第58页
   ·杯碟法测定抑菌活性第58页
   ·培养时间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第58页
   ·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胞外产物第58-59页
   ·抑菌活性物质的部分纯化第59-60页
     ·超滤第59页
     ·Sephadex G-100 凝胶层析第59-60页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Native-PAGE)第60页
   ·部分纯化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第60-61页
     ·热稳定性第60页
     ·对酸碱的敏感性第60页
     ·对蛋白酶K 的敏感性第60-61页
 3. 实验结果第61-69页
   ·抑菌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第61-63页
   ·胞外抑菌活性产物第63页
   ·培养时间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第63-64页
   ·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胞外产物第64-65页
   ·抑菌活性物质的超滤分离第65-66页
   ·凝胶柱层析部分纯化第66-67页
   ·Native-PAGE 检测部分纯化的抑菌物质活性第67-68页
   ·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第68-69页
     ·热稳定性第68页
     ·对酸碱的敏感性第68-69页
     ·对蛋白酶K 的敏感性第69页
 4. 讨论第69-74页
   ·有机溶剂萃取法对抑菌物质的初步分析第69-70页
   ·胞外抑菌物质的分泌第70-71页
   ·缓冲液对胞外产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71页
   ·抑菌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第71-74页
     ·抑菌活性物质的蛋白质性质第71-72页
     ·抑菌活性物质中的色素成分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课题来源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细菌Cellulophaga sp. QY201的内切葡聚糖酶研究
下一篇:海洋酵母普鲁兰类酵母(Aureobasidium pullulans)铁载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