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国内外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选用的方法 | 第11-13页 |
·本论文选取的技术路线 | 第13页 |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矿山的工程背景及围岩破坏机理 | 第15-29页 |
·矿山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5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5-16页 |
·南缘矿带各个矿体的主要特征 | 第16-18页 |
·北缘矿带各个矿体的主要特征 | 第18页 |
·开采技术条件 | 第18-2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19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9-21页 |
·环境地质概况 | 第21-22页 |
·矿山开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开采现状 | 第22-23页 |
·目前矿山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岩体工程力学参数的估算 | 第26页 |
·地下采场岩石的围岩破坏机理 | 第26-29页 |
·拉伸破坏机理 | 第27页 |
·剪切破坏机理 | 第27页 |
·脆性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 第27-28页 |
·塑性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方法及ANSYS软件介绍 | 第29-34页 |
·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 第29-31页 |
·有限差分法(FDM) | 第29-30页 |
·有限单元法(FEM) | 第30页 |
·边界元法(BEM) | 第30-31页 |
·离散单元法(DEM) | 第31页 |
·有限元法计算的基本思路 | 第31-32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32页 |
·ANSYS程序分析基本过程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基于ANSYS的采场结构参数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34-41页 |
·建立计算模型的方法 | 第34页 |
·数值模拟的力学模型 | 第34-37页 |
·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几何模型 | 第36-37页 |
·模型单元网格划分 | 第37页 |
·模拟方案的选定 | 第37-39页 |
·模拟的过程 | 第39-41页 |
第五章 采场结构参数模拟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1-66页 |
·原岩初始应力场 | 第41-42页 |
·第一组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42-47页 |
·位移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页 |
·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第二组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47-52页 |
·位移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第三组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52-57页 |
·位移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第四组的数值模拟结果 | 第57-62页 |
·位移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最优方案的选定 | 第62-63页 |
·十二种模拟方案的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采场开采顺序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6-76页 |
·开采顺序方案的选定 | 第66-67页 |
·开采顺序模型的建立 | 第67页 |
·开采顺序模拟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7-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本文工作的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建议和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附录B 其它方案的位移和应力云图 | 第83-91页 |
附录C 丰山铜矿-260m中段矿床平面图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