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流固耦合模型与理论分析 | 第10-28页 |
| ·流固耦合模型 | 第10-12页 |
| ·快堆堆芯简要介绍 | 第10-11页 |
| ·二维流固耦合模型 | 第11-12页 |
| ·流固耦合作用力分析 | 第12-27页 |
| ·单根组件在无限大流体中流固耦合作用力分析及流体耦合系数 | 第13-15页 |
| ·两根组件在窄缝下流固耦合作用力分析及流体耦合系数 | 第15-21页 |
| ·窄缝间流体的动力方程及其解 | 第15-18页 |
| ·窄缝间流体动压表达式 | 第18-19页 |
| ·窄缝间流体对组件单位长度上的流体作用力及耦合系数 | 第19-20页 |
| ·两根组件窄缝模型的流体耦合系数 | 第20-21页 |
| ·三根组件在窄缝下流体作用力分析及流体耦合系数 | 第21-23页 |
| ·窄缝间流体对组件的流体作用力及流体耦合系数 | 第21-22页 |
| ·三根组件窄缝模型的流体耦合系数 | 第22-23页 |
| ·多根组件模型在窄缝下流固耦合作用力分析 | 第23-27页 |
| ·多组件窄缝模型一(X方向简谐振动)的流体耦合系数 | 第23-24页 |
| ·多组件窄缝模型二(Y方向简谐运动)的流体耦合系数 | 第24-26页 |
| ·多组件窄缝计算简化模型流体耦合系数简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流固耦合效应振动试验 | 第28-32页 |
| ·运动方程及参数 | 第28-29页 |
| ·试验模型与振动测量技术 | 第29-31页 |
| ·试验模型制作与描述 | 第29-30页 |
| ·测量流程与软硬件配置 | 第30-31页 |
| ·振动测量方法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振动试验过程与结果 | 第32-45页 |
| ·试验参数 | 第32页 |
| ·单根组件在空气中的试验 | 第32-35页 |
| ·劲度系数K_1~*=1600下的1、2号组件试验 | 第32-34页 |
| ·劲度系数K_2~*=224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34-35页 |
| ·劲度系数K_3~*=480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35页 |
| ·单根组件在无限大水中的试验 | 第35-38页 |
| ·劲度系数K_1~*=1600下的1、2号组件试验 | 第35-36页 |
| ·劲度系数K_2~*=224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36-37页 |
| ·劲度系数K_3~*=480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37-38页 |
| ·两根组件窄缝间隙模型在水中的1号组件试验 | 第38-40页 |
| ·三根组件窄缝间隙模型在水中的2号组件试验 | 第40-45页 |
| ·劲度系数K_1~*=160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40-42页 |
| ·劲度系数K_2~*=224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42-43页 |
| ·劲度系数K_3~*=4800下的2号组件试验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结果总结与分析 | 第45-55页 |
| ·振动频率总汇 | 第45页 |
| ·振动频率与减幅系数测试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 ·单根组件在空气和无限大水域中的振动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同一振动系统下两根组件窄缝试验与三根组件窄缝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不同振动系统下三根组件窄缝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流体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的理论与试验的对比分析和验证 | 第49-54页 |
| ·单根组件模型在水中试验值与理论值分析 | 第49-50页 |
| ·两根组件窄缝模型在水中试验值与理论值分析 | 第50-51页 |
| ·三根组件窄缝模型在水中试验值与理论值分析 | 第51-53页 |
| ·多组件窄缝模型在水中理论值与简化模型理论值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