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有关妈祖祭典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有关祭典乐舞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不足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研究难点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本文立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妈祖文化的源流以及妈祖祭典的形成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妈祖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 第17-21页 |
一、妈祖文化的起源 | 第17页 |
二、妈祖文化的分布 | 第17-18页 |
三、妈祖文化的传播 | 第18-19页 |
四、妈祖祭典的形成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妈祖文化的文化特点直接影响妈祖祭典特殊形态的产生 | 第21-27页 |
一、宋代妈祖文化浓厚的道教色彩 | 第22-23页 |
二、元代以后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出现结合 | 第23-24页 |
三、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福建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的舞蹈特征分析 | 第27-43页 |
第一节 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的描述 | 第27-31页 |
一、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的编排过程 | 第27-29页 |
二、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的仪式活动介绍 | 第29-30页 |
三、湄洲湾妈祖祭典的仪式过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特征 | 第31-39页 |
一、动作特征分析 | 第32-36页 |
二、构图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三、服装、道具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湄洲岛妈祖祭典乐舞仪式中的音乐基本特征 | 第39-43页 |
一、初献《海平之曲》的主旋律 | 第40页 |
二、亚献《和平之曲》的主旋律 | 第40-41页 |
三、终献《咸平之曲》的主旋律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的文化内涵透视及功能分析 | 第43-51页 |
第一节 文化内涵分析 | 第44-47页 |
一、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的"三教一体"的文化内涵 | 第44-45页 |
二、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的民俗文化内涵 | 第45-46页 |
三、湄洲湾妈祖祭典乐舞仪式海洋文化内涵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社会文化功能分析 | 第47-51页 |
一、祭祀习俗功能 | 第47-49页 |
二、宣传教化功能 | 第49页 |
三、文化交流功能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