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村土地流转: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选题背景第13-17页
   ·问题的提出第17-19页
   ·研究意义第19-21页
     ·理论意义第19页
     ·现实意义第19-21页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1-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结构安排第22-23页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3-25页
     ·研究方法第23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3-25页
2 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研究述评第25-43页
   ·我国土地流转概述第25-30页
     ·土地流转的概念界定第25-26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和巩固第26-27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发展第27-29页
     ·我国土地流转必要性及现状研究第29-30页
   ·国外土地流转的文献综述第30-34页
     ·土地流转制度第31页
     ·土地流转方式第31-32页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第32-33页
     ·土地流转价格第33页
     ·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33-34页
   ·我国土地流转机制研究第34-41页
     ·土地流转的模式第34-38页
     ·土地流转定价研究第38-39页
     ·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中国土地流转的空间机理研究第43-57页
   ·研究背景及理论方法第43-45页
     ·研究背景第43-44页
     ·理论依据第44-45页
   ·空间计量模型第45-48页
     ·空间计量经济学简述第45-46页
     ·空间计量原理第46-48页
   ·实证分析第48-55页
     ·统计指标定义第48-50页
     ·土地流转空间计量分析第50-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农村土地流转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第57-73页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第57-60页
     ·土地产权利益主体不确定第57-58页
     ·存在巨大价格寻租空间第58页
     ·缺乏平等讨价还价过程第58-59页
     ·社会福利难以最大化第59-60页
   ·中国土地流转中的利益机制与博弈第60-65页
     ·投资者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博弈第60-64页
     ·中央政府加入博弈的情形第64-65页
     ·地方政府的博弈角色第65页
   ·地方政府与农户的博弈:兼顾效率与农民利益的机制设计第65-70页
   ·本章小结第70-73页
5 基于社会保障的土地流转定价模型研究第73-85页
   ·土地流转价格研究的必要性第73-74页
   ·土地流转定价方法及存在问题第74-76页
   ·土地流转定价模型研究第76-79页
     ·土地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第76-79页
     ·土地流转定价模型的确定第79页
   ·基于空间地理角度的土地流转定价模型试算第79-83页
     ·指标建立第79-80页
     ·空间检验及计量结果第80-81页
     ·实证分析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重庆三峡库区土地流转研究——以石柱县为例第85-105页
   ·石柱县土地流转现状分析第85-87页
   ·土地流转问卷调查分析第87-92页
     ·调查问卷设计、样本选取和调查方法第87-88页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第88-91页
     ·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分析第91-92页
   ·土地流转机理分析第92-98页
     ·土地流转指标定义第93-95页
     ·石柱县土地流转特征分析第95-98页
   ·土地流转定价模型因素分析第98-102页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98-99页
     ·研究方法第99-100页
     ·结果与讨论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5页
7 土地流转机制设计第105-115页
   ·土地流转机制框架第105-106页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第106-114页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第107-108页
     ·提供土地流转价格指导,规范土地流转价格市场第108-109页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民风险化解机制第109-110页
     ·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第110-111页
     ·引入金融支撑,增强市场活力第111-112页
     ·发展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土地中介组织第112-113页
     ·培育市场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第113-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8 结论和展望第115-121页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115-118页
   ·研究展望第118-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附录第133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133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
下一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