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4-22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21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4-26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6-60页 |
·产业区位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从区位因子的视角 | 第26-43页 |
·成本学派——费用最小点为最佳区位点 | 第26-30页 |
·相互依存学派——强调需求对区位的影响 | 第30页 |
·市场区位学派——利润最大点为最优区位点 | 第30-32页 |
·行为学派——最佳区位取决于人的决策 | 第32-35页 |
·结构区位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等对区位的影响 | 第35-36页 |
·新产业地理学——产业区位取决于生产方式 | 第36-37页 |
·新经济地理学——最佳区位取决于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对比 | 第37-42页 |
·简要评述 | 第42-43页 |
·交通区位理论研究综述 | 第43-46页 |
·交通区位理论概述 | 第43-44页 |
·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框架 | 第44-46页 |
·简要评述 | 第46页 |
·要素流动理论研究综述 | 第46-54页 |
·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 | 第46-50页 |
·要素流动与产业区位的关系 | 第50-52页 |
·要素流动与地区差距的关系 | 第52-53页 |
·简要评述 | 第53-54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影响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54-59页 |
·从运输成本视角的研究现状 | 第54-57页 |
·从运输成本及其引致的土地租金等多因素视角的研究现状 | 第57-58页 |
·简要评述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 交通基础设施的区位效应及其形成机理 | 第60-83页 |
·交通基础设施的主要属性 | 第60-66页 |
·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 | 第60-62页 |
·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性 | 第62-63页 |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性 | 第63-66页 |
·交通基础设施的门槛特征 | 第66页 |
·交通基础设施的区位效应 | 第66-68页 |
·交通基础设施区位效应的涵义 | 第66页 |
·交通基础设施区位效应的分类与表现 | 第66-68页 |
·交通基础设施区位效应的形成机理 | 第68-82页 |
·源自交通基础设施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区位变动 | 第69-70页 |
·源自通达性的经济活动区位变动 | 第70-82页 |
·源自网络性的经济活动区位变动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 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影响 | 第83-96页 |
·相关理论回顾 | 第83-85页 |
·假设与模型框架 | 第85-88页 |
·基本假设 | 第85页 |
·模型框架 | 第85-88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要素收益率的影响 | 第88-90页 |
·通勤成本、地租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表征 | 第88-89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要素收益率的影响 | 第89-90页 |
·仿真实验 | 第90-95页 |
·运输成本对城乡要素收益率及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91-92页 |
·初始区位对要素收益率的影响 | 第92-93页 |
·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要素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5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 第96-109页 |
·资本流动的机理与测度方法 | 第96-99页 |
·资本流动的机理 | 第96-98页 |
·资本流动性的测度方法 | 第98-99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 第99-108页 |
·资本跨区流动的影响因素 | 第99-101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概述 | 第101-102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省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检验 | 第102-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6 交通基础设施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 第109-115页 |
·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109-110页 |
·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模型与空间依赖性检验 | 第110-112页 |
·变量选择、样本数据与模型框架 | 第110-111页 |
·技术溢出的空间依赖性检验 | 第111-112页 |
·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检验 | 第112-114页 |
·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112-113页 |
·引入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技术溢出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113页 |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与分析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7 交通基础设施与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第115-132页 |
·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115-117页 |
·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趋势 | 第115页 |
·交通基础设施与要素流动是区位因子产生作用的动力机制 | 第115-117页 |
·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第117-123页 |
·要素流动在制造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 | 第117-120页 |
·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理 | 第120-122页 |
·要素流动引致的累积循环效应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第123-131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概述 | 第123-124页 |
·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 第124-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8 基于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的交通投资政策分析 | 第132-153页 |
·制造业区位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 第132-136页 |
·制造业区位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概述 | 第132-133页 |
·制造业区位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机理 | 第133-135页 |
·制造业区位对地区差距影响程度的实证检验 | 第135-136页 |
·要素流动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 第136-140页 |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资本要素的流动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技术溢出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 第140页 |
·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选择导致的累积因果循环效应 | 第140-142页 |
·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评价 | 第142-151页 |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 第142-146页 |
·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 第146-149页 |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位及其合理性评价 | 第149-151页 |
·基于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建议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9 研究结论与本文的不足 | 第153-155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53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8页 |
附录 | 第168-169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68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