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机车控制电源及其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现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概述第13-17页
   ·我国电力机车车载控制电源的发展第17-19页
   ·模块化软开关电源关键技术第19-22页
     ·软开关技术第19-21页
     ·数字化智能控制策略第21页
     ·车载控制电源故障诊断技术第21-22页
     ·模块化技术发展第22页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2-23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3-26页
第二章 车载控制电源的关键基础理论第26-41页
   ·移相控制全桥PWM零电压开关变换器拓扑结构第26-31页
     ·基本拓扑第26-27页
     ·运行模式分析第27-29页
     ·变换器特性分析第29-31页
   ·二次侧有源箝位移相控制全桥PWM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变换器第31-35页
     ·基本结构第31-32页
     ·运行过程分析第32-34页
     ·特性分析第34-35页
   ·免疫反馈控制理论第35-37页
     ·免疫系统原理第36页
     ·免疫系统的信息处理特性第36-37页
     ·免疫系统基本规则第37页
   ·因果图论第37-41页
     ·故障传播有向图的相关理论第38-39页
     ·用图论进行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第39-41页
第三章 宽范围有源次级钳位型全桥软开关拓扑研究第41-54页
   ·引言第41-43页
   ·新型ZVZCS全桥PWM变换器的基本原理第43页
   ·新型零电压零电流全桥PWM拓扑的状态分析第43-47页
   ·新拓扑结构的优点第47-49页
     ·更有效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条件第48页
     ·箝位场效应管Q_5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条件第48页
     ·占空比损失小第48-49页
   ·系统参数分析第49-50页
     ·滞后臂的零电流开关条件第49页
     ·超前臂的零电压开关条件第49页
     ·最大的占空比第49-50页
     ·箝位开关的导通关断时间和第50页
   ·样机试验第50-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车载控制电源时变模型的控制算法研究第54-70页
   ·引言第54页
   ·免疫反馈控制分析第54-56页
   ·新型免疫反馈PID控制器第56-61页
     ·免疫反馈控制规则第56-57页
     ·免疫反馈模糊P控制器第57-59页
     ·增量式积分分离PID与免疫反馈P控制器的结合研究第59-61页
   ·系统设计第61-66页
     ·控制核心的基本特性第61-62页
     ·控制系统平台设计第62-63页
     ·信号预处理设计第63页
     ·保护系统设计第63-66页
     ·控制程序设计第66页
   ·仿真研究第66-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分布式车载控制电源电气故障诊断研究第70-94页
   ·引言第70页
   ·基于因果模型的分布式控制电源故障诊断第70-77页
     ·系统因果模型的分区算法第71-73页
     ·非循环故障因果模型规则第73-75页
     ·车载控制电源的故障因果模型分析第75-77页
   ·车载控制电源因果图分析第77-88页
     ·因果模型的分级分区第77-78页
     ·搜索反馈环的最小边界割集第78-82页
     ·非循环因果模型的建立第82页
     ·基于d-分离判据的非循环因果模型分区方法第82-88页
   ·车载控制电源电气故障试验第88-94页
     ·车载控制电源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构建第88-89页
     ·故障诊断系统实现第89-92页
     ·试验数据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电源模块并联均流的研究第94-106页
   ·引言第94-95页
   ·开关电源常用的均流方法第95-98页
     ·倾斜法第95-96页
     ·平均电流值法第96页
     ·主从设置法第96-97页
     ·热应力均流法第97页
     ·最大电流均流法第97-98页
     ·外加均流控制器第98页
   ·并联均流电路的设计第98-104页
     ·负载均流方案第98-99页
     ·均流控制单元的设计第99-100页
     ·抗干扰设计第100-102页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102-104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总结第10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痕量元素和预处理对高压铝箔立方织构和发孔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综合利用钛铁矿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和负极材料Li4Ti5O12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