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41页 |
·铝电解电容器及主要原料铝箔的概述 | 第13-17页 |
·铝电解电容器的概念 | 第13-15页 |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扩面增容的原理 | 第15页 |
·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的介绍 | 第15-17页 |
·制备工艺对铝箔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17-21页 |
·铸造过程和铸造织构 | 第17页 |
·均匀化退火对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17-18页 |
·热轧工艺和预备退火对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中间退火和附加冷轧变形率对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19-20页 |
·最终冷轧变形率的影响 | 第20页 |
·最终退火条件对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20-21页 |
·化学成分对高压铝箔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1-25页 |
·Fe的影响 | 第21-22页 |
·Si的影响 | 第22-23页 |
·Cu的影响 | 第23-24页 |
·Mg的影响 | 第24页 |
·其它痕量元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影响高压铝箔腐蚀发孔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25-31页 |
·铝箔表面痕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25-26页 |
·铝箔的表面状态和氧化膜状态 | 第26-27页 |
·预处理 | 第27-31页 |
·晶粒数及尺寸 | 第31页 |
·腐蚀条件的影响 | 第31页 |
·合金表面性质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31-35页 |
·国产铝箔的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成分控制技术 | 第35-36页 |
·立方织构控制 | 第36-37页 |
·表面状态分析 | 第37页 |
·腐蚀性能比较 | 第37-38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38-4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第2章 痕量元素在Al表面偏析的预测 | 第41-50页 |
·计算方法和参数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和讨论分析 | 第42-48页 |
·痕量元素在Al(100)、Al(110)和Al(111)表面的偏析能 | 第42-44页 |
·表面偏析能与原子的金属半径和实验表面能的关系 | 第44-46页 |
·痕量元素偏析对Al(100)表面结构及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In在Al合金表面的偏析行为研究 | 第50-60页 |
·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计算过程、结果和分析讨论 | 第51-59页 |
·In在Al(100)、(110)和(111)表面的偏析趋势 | 第51-52页 |
·In在Al表面的分布均匀性 | 第52-55页 |
·In在Al合金的表面偏析过程模拟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痕量元素表面偏析对铝表面性质及溶解电势的影响 | 第60-70页 |
·模型与算法 | 第60-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表面能 | 第63页 |
·表面功函数变化 | 第63-64页 |
·Miilliken电荷布局分析 | 第64-65页 |
·Al(100)表面溶解的电极电势偏移 | 第65-68页 |
·设计高压铝箔成分的指导原则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热处理和表面清洗提高铝箔发孔性能的研究 | 第70-89页 |
·样品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 第70-73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70-72页 |
·检测与分析 | 第72-73页 |
·热处理工艺对铝箔再结晶组织、织构和发孔性能的影响 | 第73-82页 |
·最终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73-75页 |
·升温速度的影响 | 第75-77页 |
·冷却方式的影响 | 第77-78页 |
·二次离子质谱测试结果 | 第78-80页 |
·讨论 | 第80-82页 |
·发孔前表面清洗对铝箔腐蚀发孔性能的影响 | 第82-88页 |
·有、无表面清洗的比较 | 第82页 |
·表面清洗碱浓度的影响 | 第82-84页 |
·表面清洗酸浓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表面清洗时间的影响 | 第85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85-87页 |
·分析讨论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痕量元素In和热处理对高压铝箔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 第89-105页 |
·样品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痕量元素In对铝箔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 | 第90-97页 |
·实验过程 | 第91页 |
·In对热轧铝板组织的影响 | 第91-92页 |
·In对硬态箔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 第92-94页 |
·In对软态箔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 第94-96页 |
·讨论分析 | 第96-97页 |
·热处理工艺对铝箔组织和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 第97-103页 |
·预备退火对含In铝箔组织及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97-99页 |
·中间退火对含In铝箔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99-101页 |
·成品退火对含In铝箔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 | 第10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7章 痕量元素In对高压箔腐蚀发孔性能的对比研究 | 第105-125页 |
·样品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105-106页 |
·实验结果 | 第106-120页 |
·不同In含量铝箔的发孔形貌 | 第106-111页 |
·不同退火工艺铝箔的发孔形貌 | 第111-114页 |
·有、无表面清洗处理后发孔比较 | 第114-116页 |
·不加In和加In高压铝箔发孔均匀性比较 | 第116-118页 |
·痕量元素In在铝箔中的分布 | 第118-120页 |
·讨论 | 第120-124页 |
·痕量元素In加入对铝箔发孔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退火工艺对铝箔发孔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表面清洗处理对铝箔发孔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8章 无均匀化处理制备高压铝箔的工艺及发孔性能 | 第125-149页 |
·实验用材料成分设计及铸锭制备 | 第126-127页 |
·无均匀化处理制备高立方织构含量的铝箔 | 第127-139页 |
·实验初探 | 第127-131页 |
·热轧温度和预备退火温度对铝箔组织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中间退火工艺对铝箔组织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 第133-135页 |
·成品退火工艺对铝箔组织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 第135-138页 |
·高立方织构比例铝箔生产工艺过程设计 | 第138-139页 |
·无均匀化处理制备的高压铝箔的腐蚀发孔性能 | 第139-146页 |
·表面清洗处理对铝箔发孔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化学成分对铝箔发孔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41-143页 |
·成品退火工艺对铝箔发孔性能的影响 | 第143-145页 |
·有、无均匀化退火过程对铝箔发孔性能的影响 | 第145-146页 |
·均匀化对高压铝箔综合性能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9章 结论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