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烟气半干法脱酸塔结构优化与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现状 | 第14-19页 |
·城市生活垃圾及烟气的组成特点 | 第14-15页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指标 | 第15-17页 |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技术现状 | 第17-19页 |
·垃圾焚烧烟气中的酸性气体污染物 | 第19-20页 |
·酸性气体的种类及危害 | 第19-20页 |
·酸性气体的产生机理 | 第20页 |
·烟气脱酸技术简介 | 第20-25页 |
·干法脱酸技术 | 第20-21页 |
·湿法脱酸技术 | 第21页 |
·半干法法脱酸技术 | 第21-22页 |
·喷雾干燥法简介 | 第22-25页 |
·烟气脱酸模型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烟气脱酸模型 | 第25-26页 |
·烟气脱酸的系统模拟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脱酸塔流场模拟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特色 | 第29-3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页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本课题主要特色 | 第30-31页 |
第二章 FLUENT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31-39页 |
·引言 | 第31页 |
·FLUENT软件简介 | 第31-36页 |
·FLUENT软件的组成 | 第32-34页 |
·软件的基本特点 | 第34-35页 |
·用FLUENT软件求解问题的步骤 | 第35-36页 |
·本课题的模拟步骤及方法 | 第36-38页 |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求解器的选择 | 第37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方法 | 第37-38页 |
·有限体积法的求解方法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39-49页 |
·引言 | 第39页 |
·模型分析 | 第39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9-40页 |
·数学模型 | 第40-48页 |
·烟气湍流模型 | 第40-44页 |
·浆滴离散相模型 | 第44-46页 |
·压力-旋流雾化喷嘴模型 | 第46-48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脱酸塔几何模型优化及数值模拟 | 第49-65页 |
·引言 | 第49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9-54页 |
·模拟对象 | 第49-50页 |
·几何模型的选择 | 第50-52页 |
·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52页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52-53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3-54页 |
·模型1 的连续相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59页 |
·空塔(无喷雾)气相湍流云图、矢量图分析 | 第54-57页 |
·空塔(无喷雾)气相湍流迹线图分析 | 第57-59页 |
·模型2 的连续相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优化后的几何模型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几何模型优化后的流场数值模拟 | 第65-81页 |
·引言 | 第65页 |
·设备参数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5-66页 |
·模型3 的连续相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6-72页 |
·空塔(无喷雾)气相湍流迹线图分析 | 第66-68页 |
·截面平均速度及停留时间分析 | 第68-70页 |
·空塔(无喷雾)气相湍流速度场云图、矢量图分析 | 第70-72页 |
·模型3 的离散相轨迹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2-76页 |
·不同喷嘴尺寸的离散相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2-74页 |
·不同雾化角度的离散相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4-76页 |
·模型3 在喷雾条件下的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6-80页 |
·喷雾条件下塔内流场云图、矢量图分析 | 第76-79页 |
·喷雾条件下截面平均速度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