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14页 |
| 一、民国前新疆回族教育概况 | 第14-29页 |
| (一) 民国前后新疆回族概况 | 第14-17页 |
| (二) 新疆回族传统教育的初步发展 | 第17-24页 |
| (三) 新疆回族新式教育的萌芽 | 第24-29页 |
| 二、新疆回族新式教育的初步发展与传统教育的继续发展(1912-1933) | 第29-39页 |
| (一) 回族新式教育初步发展 | 第29-34页 |
| (二) 回族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 第34-39页 |
| 三、回族教育的兴盛(1933-1944) | 第39-61页 |
| (一) 回族教育兴盛的原因 | 第39-43页 |
| (二) 回族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 | 第43-45页 |
| (三) 回族新式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 | 第45-58页 |
| 1、发展小学教育 | 第45-50页 |
| 2、中学教育 | 第50-51页 |
| 3、师范教育 | 第51-52页 |
| 4、高等教育 | 第52-53页 |
| 5、社会教育 | 第53-55页 |
| 6、妇女教育 | 第55-57页 |
| 7、留学教育 | 第57-58页 |
| (四) 回族传统教育的变革 | 第58-61页 |
| 四、新疆回族新式教育的式微与传统教育的承续(1944-1949) | 第61-67页 |
| (一) 新式教育的式微 | 第62-65页 |
| (二) 传统教育的承续 | 第65-67页 |
| 五、回族教育家 | 第67-75页 |
| (一) 经堂教育家及其思想 | 第67-73页 |
| (二) 新式教育家 | 第73-75页 |
| 六、结语 | 第75-83页 |
| (一)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 | 第75-78页 |
| (二) 回族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78-80页 |
| (三) 对当今回族文化教育的启示 | 第80-83页 |
| 附录一:新疆穆斯林传统经堂教育主要教材 | 第83-85页 |
| 附录二:经堂教材的主要内容 | 第85-87页 |
| 附录三:马良骏阿訇教育著作一览表 | 第87-91页 |
| 附录四:新疆经堂教育四大门主要教育家 | 第91-104页 |
| 附录五:其它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