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抗纹枯病QTLs定位及抗病候选基因发掘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写名词表第12-13页
1 综述部分第13-28页
   ·水稻纹枯病病原学研究第13-17页
     ·纹枯病菌分类学第13页
     ·形态和生理第13-16页
       ·病原菌形态学第13-14页
       ·病原菌生物学特点第14页
       ·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及菌丝融合群鉴定第14-16页
     ·纹枯病的发生及病害循环第16-17页
       ·病菌的寄主第16页
       ·发病症状第16页
       ·病害循环第16-17页
   ·水稻抗纹枯病的遗传及育种研究第17-28页
     ·抗病遗传学研究第17-25页
       ·病害诱发方法与技术第17-20页
       ·抗性鉴定指标第20-21页
       ·接种及病害鉴定时间第21-22页
       ·抗病遗传研究进展第22-25页
       ·纹枯病抗性与生育期、株高等农艺性状的关系第25页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研究进展第25-28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7页
   ·材料第28-29页
     ·水稻材料第28-29页
     ·纹枯病菌第29页
     ·基因克隆用菌株及载体第29页
   ·方法第29-37页
     ·遗传群体抗纹枯病QTLs定位第29-32页
       ·群体的田间种植第29-30页
       ·纹枯病菌培养及接种第30页
       ·抗病相关性状考察第30-31页
       ·表型数据分析第31页
       ·群体分子标记第31-32页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第32页
     ·水稻接种纹枯病菌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第32-33页
       ·RSB03接种及分时间点取样第32-33页
       ·RNA抽提及表达谱芯片第33页
     ·候选基因克隆及初步功能研究第33-37页
       ·芯片数据分析及候选基因确定第33页
       ·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实验结果第33-34页
       ·候选基因克隆第34页
       ·超表达载体构建第34-35页
       ·遗传转化第35页
       ·转基因植株阳性检测第35页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分析第35-36页
       ·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的表达量第36页
       ·转基因材料的抗病性鉴定第36-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94页
   ·RILs群体抗纹枯病的遗传定位第37-73页
     ·亲本与群体的表型第37-41页
     ·四种环境下RILs中各性状的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第41-43页
     ·病情鉴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第43-44页
     ·RILs群体基因型分析及遗传连锁图第44页
     ·单个环境下抗病QTLs分析第44-54页
       ·E1中QTLs分析第44-46页
       ·E2中QTLs分析第46-49页
       ·E3中QTLs分析第49-50页
       ·E4中QTLs分析第50-52页
       ·单一环境中纹枯病抗病QTLs结果比较第52-54页
     ·多个环境下联合QTLs分析第54-73页
       ·C1的联合QTLs分析第54-55页
       ·C2的联合QTLs分析第55-56页
       ·4个环境下联合QTL_s分析第56-73页
   ·F_2群体抗纹枯病的遗传定位第73-78页
     ·亲本与群体的表型第73-75页
     ·群体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第75页
     ·遗传连锁图谱第75-76页
     ·QT_s定位结果第76-77页
     ·F_2群体和RILs群体中QTLs的确认第77-78页
   ·表达谱芯片结果第78-82页
     ·病斑侵染动态观察第78-79页
     ·基因表达谱芯片第79-82页
   ·候选基因克隆及初步功能研究第82-94页
     ·候选基因确定第82页
     ·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第82-84页
     ·基因克隆及转基因第84-86页
       ·基因克隆及遗传转化载体构建第84页
       ·转基因植株的阳性检测及拷贝数分析第84-86页
     ·Cg3基因的功能分析第86-91页
       ·Cg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6-87页
       ·T_1代植株的表型鉴定第87-89页
       ·T_2代植株的表型鉴定第89-91页
       ·T_2代植株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91页
     ·Cg8基因功能分析第91-94页
       ·Cg8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1-92页
       ·T_1代植株的表型鉴定第92-93页
       ·T_2代植株的表型鉴定第93页
       ·T_2代植株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93-94页
4 讨论第94-101页
   ·纹枯病抗源第94-95页
   ·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体系第95-96页
   ·抗纹枯病QTLs定位第96-98页
     ·分子标记的数量第96-97页
     ·RILs群体中QTLs结果的比较第97-98页
   ·水稻抗纹枯病相关基因第98-101页
     ·QTLs定位与表达谱芯片第98-99页
     ·Cg3和Cg8基因的评价及利用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附录第113-140页
 附录Ⅰ 表达谱芯片数据第113-127页
 附录Ⅱ 实验所用试剂配方及部分实验流程第127-140页
 附录Ⅲ 作者简介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治草莓灰霉病酵母菌株筛选及防病机制研究
下一篇: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与植被恢复研究